•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品质》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正文

《品质》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410

概要: 马雅琴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教材分析]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塑造了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过他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来表现底层劳动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小说客观的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作品在不断称赞格斯拉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 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2、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 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态

《品质》教学案例(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马雅琴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教材分析]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塑造了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鞋匠格斯拉的形象,通过他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来表现底层劳动者高尚的职业道德。小说客观的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作品在不断称赞格斯拉手艺的同时,引导读者注意他的命运;而最好的手艺,最悲惨的命运形成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 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中如何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                                            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深层     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两个乞丐,一个坐在马路边拉琴乞讨,一个拉住行人乞讨,这两个乞丐有什么不同?明确:拉琴的乞丐相对而言高尚些,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所得。其实生活于底层的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品质,展示出自己的高尚。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另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却品质高尚的人物——格拉斯。(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   简介作家及时代背景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品质》写于1911年。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全面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三、 整体感知
1、简介有关小说的知识: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
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概述)
参考:格斯拉是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儿后来就饿死了。 (了解故事梗概)

四、 问题探讨
1、你是怎么理解文题《品质》的?
参考:这“品质”既指格斯拉做的鞋子的质量好,更是指格斯拉高尚的职业道德。
2、看完这个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格斯拉的形象,通过这个问题重点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5段) 
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13—21段) 
很好地表现了格斯拉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不该”“是不是”“蹙蹙眉头”“严重的事”等等 
  (3)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25、26段) 
既反映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时代背景,他的愤怒和斥骂也体现出他不愿粗制滥造、坑害消费者的职业道德。 
  (4)我去做鞋子时它的表情和动作描写。(8-11段) 
表现了格斯拉 对制靴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和珍惜。如 “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对他卖出的靴子,他总是以“又批评又爱抚的眼光注视着,好像在回想他创造这双靴子时所付出的热情,好像在责备我竟这样穿坏了他的杰作”,他对皮革的关注,对靴子的热情远远超过他对顾客的关心。“他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5)年轻人与“我”关于格斯拉饿死的一段侧面描写。(60—67段) 
侧面写出格斯拉热爱靴子,把做靴子看得高与自己生命的敬业精神。 
这样的侧面描写能加深我们对人物的理解。 
    小结: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格斯拉是一个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持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
3、小说在塑造格斯拉形象时,除了运用以上的方法外,还有一个细节不知同学有没有注意:几双代表着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艺的美丽靴子在小说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到的?前后对比来读,你有怎样的体会?  
      明确:文章第二节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橱窗陈列的样品,称赞格斯拉高超的制鞋手艺。“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第28小节,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对比第一次,感觉有些凄凉,也让人对格斯拉先生的命运隐隐地担心。第 54小节,格斯拉先生已经死了,店铺过户给了别人,“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这个能做出顶好靴子的鞋匠凄凉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制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杰作成了别人的样品,大概是已经没有人可以做出比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无限哀叹的感觉。 
    4、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为什么却遭受饿死这样最悲惨的命运?(引导学生探索一下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原因 ,了解环境描写,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 
分析: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  从文章第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资本垄断的社会  ;从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可以看出同行的激烈竞争 ; 从第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可以看出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林黛玉进贾府》导学问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