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113

概要: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D.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晋灵公不君 B.公嗾夫獒焉,明博而杀之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D.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3.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② 君知所过矣,将改之B.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②夫轻诺必寡信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②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D.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下列各句中与“其我之谓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今近焉,请以遗之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宣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B.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空缺

C.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多次

D.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晋灵公不君                      B.公嗾夫獒焉,明博而杀之

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D.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3.下列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② 君知所过矣,将改之

B.①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②夫轻诺必寡信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②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D.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4.下列各句中与“其我之谓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今近焉,请以遗之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D.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厚敛以雕墙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C.①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②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①赵循弑其君                   ②望之俨然,即之也愠,听其言也厉                                                     

 

6.以下六句话,全部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有关的一组是(    )      

①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③宣子骤谏,公患之              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⑥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7.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能够接受大臣进谏,明确表态,“吾知所过矣,将改之。”但未能有终,又先后企图谋杀忠臣宣子和士季。

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阳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

D.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贬斥晋灵公的调子,并预示晋国将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文章从多个层面,以生动的材料集中表现晋灵公的残暴和可悲的下场。 

8.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简称。

B.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C.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非常悠久。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是《尚书》和《春秋》。《春秋》是历史文献集,《尚书》是编年体史书。这两部书后来列入经部。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流传至今的有《国语》《左传》《战国策》等。

D.本文题目是编者后加的。晋灵公,从其谥号“灵”可见,他不是一个好国君。晋灵公,历史上有名之暴君,鲁文公七年即位,在位14年,鲁宣公二年被大臣赵穿所杀。谥号曰“灵”,谥法称“乱而不损曰灵”。此为无道君隐讳的说法。

课外成语补充: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成语故事简介

春秋时代,晋灵公为了个人享乐,建造九层高台。他下了一道命令:不准任何人,朝见规劝。大臣苟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苟息劝阻,命卫兵张弓搭箭,只要苟息一劝谏,立即射死他。苟息见了这种架势,却不慌不忙地说:臣想表演一个小技艺给大王看看。晋灵公这才放下了心,问道;你表演什么小技艺呀。苟息说:我能把十二个棋子堆起来,上面在加几个蛋。晋灵公听后非常感兴趣,立即放下弓箭,让苟息给他表演。苟息很认真的把棋子堆起来,在加鸡蛋,看的人不由叫起来:“危险!”苟息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灵公说:你说来听听。苟息说:为了建造九层高台,劳民伤财,邻近的国家都想趁机侵略,我国处境危险极了。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为成语“危如累卵”,意思是危险的像垒起来的蛋一样,形容极危险的局面或形势。
 

张晟浩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神奇的汉字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学案十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