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正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32

概要: 用途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第十五课:说“屏”1. 屏的定义 主 屏的作用 体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1.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1.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2.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知识要点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用途
  朝   中和殿  概貌  用途
          保和殿        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 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       屏的定义
  主     屏的作用
  体    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           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   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 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 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 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1.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 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说明方法: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        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㈠肯定或否定;㈡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㈢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㈣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㈤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 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2. 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 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①环境优美、宁静
          ②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    ③生活安乐幸福
    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⑤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 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层:具体描写陋室     人:往来人物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志:主人胸襟超尘绝俗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三层:以古代贤者自喻表明自己高雅的情趣。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 表达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爱莲说》
3. 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 菊:正面衬托。隐逸者:孤傲清高,避世退隐。
牡丹:反面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
莲:君子。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谦虚、正直。
5. 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第二十三课:核舟记
1. 说明文:说明对象——核舟。

            体积上:小  
2. 特征    
(奇巧)    构思上:巧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内容多)
3.      
总 【1】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分【2~5】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总【6】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
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1.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特征:天下为公。
大同:指理想社会。
3. 全文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2~3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圣;杜甫的诗——诗史。
《望岳》
1.一、远望——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用齐鲁广大的平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
 二、近望——神奇秀丽,遮天蔽日(虚写、实写)
 三、细望——高大深远
(由景生情:胸怀激荡、眼界开阔)
 四、抒发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学做一个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