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52

概要: 【教学目标】 1、基础培养目标:理解古文的字词句。2、思想培养目标: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品质。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说话技巧。【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全文体会社交的技巧性以及说话的逻辑性。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词类活用。【教学设想】1、本文是高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往后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影响。一开始可以先引入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接着开始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掌握。2、首篇古文,应该注重字词句讲解,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奠定基础。3、本文逻辑性比较强,充分体现口才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口才技能。课堂上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理解。【预习安排】1、对照译文通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2、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自己翻译学过的部分,第二课时的时候检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初中已经学过《曹刿论战》了,问学生是否记得出处。学生答出自《左传》。继而说明今天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也是出自《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基础培养目标:理解古文的字词句。
2、思想培养目标: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说话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全文体会社交的技巧性以及说话的逻辑性。
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词类活用。
【教学设想】
1、 本文是高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对往后文言文的学习有极大影响。一开始可以先引入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接着开始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掌握。
2、 首篇古文,应该注重字词句讲解,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奠定基础。
3、 本文逻辑性比较强,充分体现口才能力。通过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口才技能。课堂上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理解。
【预习安排】
1、 对照译文通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2、 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自己翻译学过的部分,第二课时的时候检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初中已经学过《曹刿论战》了,问学生是否记得出处。学生答出自《左传》。继而说明今天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也是出自《左传》。有关《左传》的内容,请同学们先看课文注释①。
接着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有愧于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国呢?秦晋历史上合作关系一直很好;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也要争夺霸权,于是秦晋联合也就成了必然了。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以晋国为主的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就想到了当时的大国,也就是秦国。

 

下面我们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看看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
二、请同学集体先读一遍课文。要注意下面这些字词的读音。有些是古今读音不同,有些是不常用。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亡郑以陪(bèi)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三、讲解课文
1、下面来看看课文。同学们先听老师读第一段,并思考这段讲的是什么事件。
第一段  (秦晋围郑)
哪个同学来回答一下:这段讲的是什么事件?(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
第一句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侯,就是晋文公,秦伯就是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因为。其,代词,代指郑国。礼,礼节。贰,从属二主。“无礼于晋”是倒装句,应该是,于晋无礼。这就是状语后置句。同理,那“贰于楚”是什么结构呢?这个也是状语后置句。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没有用礼节对待晋国,而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晋军驻军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在这个危急的关头,郑国怎么办呢?老师带领同学来看第二段。让同学们集体读第二段。
2、第二段 (临危受命)

  师:同学们,这一段注意讲的是什么呢?
生: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让他去见秦君,希望他能说服秦伯退兵。
第一句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郑国的大夫。郑伯,郑国国君。若,假如。使,派遣。见,拜见。用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说,佚之狐是(伯乐),而烛之武是(千里马)。大家翻译: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假如派遣烛之武拜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这里的“师必退”说明了佚之狐对烛之武怎样?非常了解和信任。这也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②公从之。从,应该,同意。郑伯同意了。
③(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辞,推辞。师:烛之武的态度是怎样的?生:推辞。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已,同“矣”,意思就是这两个字的音和义是一样的,都是语气词。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谁来: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烛之武觉得怀才不遇,心里有埋怨。) 
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是,代词,代替前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而,连词,表顺承,才。是•••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过,过错。翻译: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师: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他是降低的身份责怪自己,勇于承认错误,态度诚恳,然后告诉他应以国家为重。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师:这里说明烛之武是怎样的人?
生:国家危难的时候烛之武不顾私人恩怨,勇于为国家贡献自己。
3、第三段(说退秦师)
(1)、大家先朗读第三段,说出大概段意,并给本段划分层次。(分段有利于理解段意,理清层次)
本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有一百多个字,一节紧扣一节,层层深入。大家先来划分层次。(划分层次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结构,体会烛之武的说话技巧。)可分四层:(教师可以边划分边讲解课文)                                                                                                                                                            
(1) “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态度诚恳,动之以情。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晋目前尚是盟国,烛之武的措辞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没有立即指出秦、晋联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毕竟是两国这一事实。这样既符合实际,又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这不能不让秦伯动心。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如果说第三层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话,这一则是引诱秦伯了。假如烛之武继续挑拨秦、晋关系,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他换了一个角度,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种种好处。攻郑还是友郑,秦王当然要权衡利弊了。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在经边一番拉拢引诱后,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这个事实。
(2)接着进入字词句讲解。
①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侧面写出烛之武的英勇表现。
②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而,顺承,来。以,介词,拿、用。与上面哪个句子相似?无礼于晋。是什么结构的?状语后置句。执事,对方的尊称。句子省略了宾语,敢以之烦执事。 请一位同学翻译该句子: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幼时记趣》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