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理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理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635

概要:【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2、 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过程和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2、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全诗的魅力。 2、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我们就暂时带着这些疑问去品读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相信这首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 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过程和方法:
 1、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 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全诗的魅力。 
2、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 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我们就暂时带着这些疑问去品读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相信这首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读中学是即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其中《故园六咏》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诗集有《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等,另有《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短篇小说集《窗》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听读、欣赏,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注意:第⑴—⑹节,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第⑺—⑻节,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第⑼—⑾节,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最后一节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饥寒(jī)        缀连(zhuì)      倔强(jué jiàng)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 ( páqiè)     诅咒(zǔ zhòu)       浓阴 yīn   
海天相吻 ( wěn)       浪子回头 (làng)        碌碌终生(lù)   
绝处逢生 (féng)       可望不可即 (jí)       寂寥(liáo) 
 (2)解释词语 
饥寒:饥饿寒冷 
离乱:战争、叛乱、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的现象。
缀连:联结。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洗濯:洗。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 
扒窃  :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浓阴 :茂密的树阴 浓郁阴密。 
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 
浪子回头 :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碌碌终生:形容人事务繁杂,平庸无能地度过了一辈子。 
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② 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7)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1—7节)理解研讨,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个比喻的寓意怎样理解?
   提示:采用比喻、顶针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顶针,也叫联珠,顶真。是指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为下面句子的开头,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能突出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语意畅达。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提示:理想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即便是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以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当然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另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