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正文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856

概要:生:强调。师:强调什么?生:强调枣树。师:强调枣树?为什么强调枣树?其实这种单调的重复是反映内心的压抑和郁闷。这是断句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表现。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关于唐代杜牧的诗歌《清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清明时节……”预备齐。生:清明时节雨纷纷……师: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新的断句,结果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那他是怎么断的呢?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直接告诉你们,是这样断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怎么样?有没有味道?生:有。师:他是在原有的字句的基础上,重新断句,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而且表情达意更有一番味道。你们回去后还可以想想,通过断句把它变成一个独幕剧。接下来我们看本文在断句上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举例:68面有一句话,“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看到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逗号,这个逗号可不可以去掉?生:不可以。师:谁说的?可不可去掉呀?生:可以。师:去掉后完全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要加一个逗号呢?我们先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去文中去找相类似的句子。生:阅读课文,找相类似的句子。师: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生:强调。



师:强调什么?



生:强调枣树。



师:强调枣树?为什么强调枣树?其实这种单调的重复是反映内心的压抑和郁闷。这是断句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表现。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关于唐代杜牧的诗歌《清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清明时节……”预备齐。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新的断句,结果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那他是怎么断的呢?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直接告诉你们,是这样断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怎么样?有没有味道?



生:有。



师:他是在原有的字句的基础上,重新断句,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而且表情达意更有一番味道。你们回去后还可以想想,通过断句把它变成一个独幕剧。接下来我们看本文在断句上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举例:68面有一句话,“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看到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逗号,这个逗号可不可以去掉?



生:不可以。



师:谁说的?可不可去掉呀?



生:可以。



师:去掉后完全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要加一个逗号呢?我们先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去文中去找相类似的句子。



生:阅读课文,找相类似的句子。



师:找到没有?



生:找到了。



师:好,那位女同学先说。



生:“我站在土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师:好,请坐下,那位同学继续说。



生:“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师:好,请坐下,其他同学继续。



生:“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



师:都是女同学回答的,男同学呢?



生:“他那残留在半个葫芦后头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师:好,请坐下,男同学来。



生:“我让我娘给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大家笑)



师:还有没有?



生:“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我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生:“我常常想起他……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这些句子中的逗号都是可以去掉的。对不对?为什么要加这个标点?我们可以仔细的读一读,来体会一下有什么变化。“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同学们把自己找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揣摩一下。哪位同学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好,请这位同学你先来。



生:这种变化在朗读的时候非常有韵律的美。



师:有韵律的美。那这种韵律主要体现在哪里?



生:首先这篇文章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句子中加一个逗号,使读者在朗读的时候会把节奏放慢一点。非常适合作者想要给读者营造的那种气氛。



师:停顿一下,舒缓一下,就像在音乐里面的休止符一样。文中的这个“多余”的标点,尽管不是句号,只是一个逗号,实际上是增加一种顿挫,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感情。如果你们急忙跑到办公室里说:“老师我很忧郁”(急促且激动的语气),你这是忧郁吗?或者“老师我很忧郁”(激动但语调很悠长),你这是忧郁吗?或者说:“老师,我,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语气平静,语速稍缓)(学生笑)这是不是忧郁呀?或者说:“老师呀——我好——忧郁呀——”,这是忧郁吗?(学生笑)。恰当的停顿增加一种顿挫。多一个标点,把语气打断,不让你一口气把话说完,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情感。就像前面提到的鲁迅的《伤逝》一样。这是断句在张洁散文里的特点。



我们再看段落有什么特点,如果你不能一下子发现,我们可以往后面翻看《我与地坛》,随便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同之处。



生:《我与地坛》段落很长



师:很准确。同样都是表现一种淡淡的忧郁,但在段落的安排上迥然不同。本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呀?



生:短、小。



师:不仅仅短、小。我们看第一、二个段落。你仔细研究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实际上就是一句话。



师:很准确的抓住了这个特点。一般人在读书时很少这样去关注和研究。原文的“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原本就是一句话,或者两句话,作者却安排成两个段落。 在朗读的时候,这个气流是不是有了停顿呀。



生:是。



师:我们再看结尾部分。它很多段落其实就是一个句群,或者是一个段落。还有中间部分,也是这样的。这样多而短的段落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呀。如果我们在朗读时,什么样的停顿最长,什么样的停顿最短?



生:段的停顿最长,其次是整句,再次分句。



师:还有逻辑的停顿等。作者通过段落短而多这种形式,把那种淡淡的忧郁的情感慢慢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点都不着急。如果你很着急的话,那不是忧郁,那是悲愤,或者是痛苦,或者是激动。忧郁的情感,表达时的节奏是比较舒缓的。这是在段落安排上的特点。



我们再看语言。张洁的文章在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铺陈。知道什么是铺陈吗?



生: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就是不搞那些排比句。像朱自清的文章就很很多的排比句,如《春》《荷塘月色》等,而张洁的文章是看不到这些排比句的。下面我们来看例句,当姑娘们怀着美丽的爱情幻想,嫁给一个与幻想变味的男人时,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我们一起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的是“依依顺顺”,而不是“高高兴兴”,或者像祥林嫂那样反抗着,撞着墙,挣扎着。祥林嫂反抗再婚是典型的情节,而文中的姑娘们却是“依依顺顺”呢?



生:(学生在思考)



师:她们出嫁是不是人生一件很美丽的事情呀



生:是很美丽。



师:但是她们在出嫁时发现自己的爱情幻想是不是有点变味呀,内心是不是有点忧伤呀。



生:是。



师:那应该说她们忧伤的失望的嫁了出去呀?为什么说“依依顺顺”呢?这位男同学先说。



生:如果直接说忧伤地嫁出去,它的意境有点肤浅,用“依依顺顺”可以表达一种忧伤,意境比较含蓄,可以感觉到。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忧伤藏在里面。但我还是觉得不过瘾,哪位同学再来,深中的同学应该是全市最好的学生呀。不要怪我没有水平,你们应该把你们的观点尽情的表达出来呀。



生:我觉得应该是认命吧。



师:认命应该是失落的嫁出去或者是平静的嫁出去呀。祥林搜当初不是拼命反抗自己的再婚吗?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祝福》看过吗?



生:没有。



师:那我简单的说下情节。在封建社会妇女再婚是很不容易的事,祥林搜被婆家逼着再婚时,她拼命的反抗,最后一头撞向香炉,额头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疤痕。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但毕竟是反抗了呀。或者依你所说的“认命”,那就干脆高兴地或者平静地嫁出去啊。



生:但是她已经认为她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呀。



师:我打个比方。你是不是深中超长班的学生呀



生:不是。



师:你想不想去超长班?



生:想。



师:但是你现在没有在超长班,你可以痛苦,你也可以高兴。我看你在现在这个非超长班,也是满高兴的呀(学生笑),你是不是也认命了呀。(学生笑)那些姑娘们为什么不是高兴的出嫁,而是“依依顺顺”呢?哪位同学再来说。



生:我觉得用“依依顺顺”这个词主要是表现农村妇女婚姻的悲哀



师:回答得比较好,但我感觉还是不到位。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没有关系。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她们强烈的反抗着,好象又感觉强烈了些,太痛苦了。如果说高兴的嫁出去,好象也高兴不起来。她们少女时代怀着美好的梦想,拣了那么多麦穗,准备了那么多嫁妆,但一嫁出去时,发现全变味了。面对这种现实,她们是很无奈的,那无奈怎么办,只有平静的接受,在无奈之中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依依顺顺。一种淡淡的忧郁在里面。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话铺陈一下:“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为了她们曾经美好的梦幻,为了她们失落的爱情幻想,为了……”简单说就是在句子后面用一组排比句来形容下。这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呀。但是张洁的散文在语言上就是不事铺陈,语言很平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外国诗歌欣赏》 课堂教学实录(北京版高二必修四)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相关文章
  1.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2.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灵(人教...
  3. 在语文教学界放颗卫星——自主感悟生活法课堂教学案例二(必修教学...
  4. 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案例(教学案例)
  5. “给学生以平等”——语文教学案例
  6. 浅谈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7. 语文教学设计常用的几种方法
  8. 关于语文教学设计中学科内容定位的几个问题
  9. 试论黄玉慧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
  10. 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处置策略试析
  11.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一)
  12. 对新语文教学形式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13. 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