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九年级文言文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396

概要:《庄子》故事两则一释词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3、于是鸱得腐鼠二、译句1、惠子相梁——————————————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三、回答问题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曹刿论战--左传》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4、小惠未,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9、既克,公问其故。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二、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夫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庄子》故事两则
一释词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3、于是鸱得腐鼠
二、译句
1、惠子相梁——————————————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三、回答问题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曹刿论战------左传》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4、小惠未 ,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9、既克,公问其故。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测:估计。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夫战,勇气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窥镜。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二、译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徐公何能及君也? --------------------------------------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愚公移山-----列子》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方七百里,高万仞。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 4、吾与汝毕力平险。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杂然相许。   7、其妻献疑曰。 8、且焉置土石。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甚矣,汝之不惠!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2、何苦而不平?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二、译句。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苏教版高三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