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503

概要:备考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能阅读浅易的古文,近年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史传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如2001年和2002年的文章都出自《史记》,2000年则出自《三国志》,考查的重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原语文课本中共列了340个,根据十年的高考统计,在所考查的50多个实词中,有40多个是上述词语表中所列,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如“爱”,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两个含义与今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作“因为”解;“何坐?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解,也可以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备考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明确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要能阅读浅易的古文,近年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史传类文章,以记人记事为主,如2001年和2002年的文章都出自《史记》,2000年则出自《三国志》,考查的重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考查范围,包括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新大纲中列出了120个重点实词,原语文课本中共列了340个,根据十年的高考统计,在所考查的50多个实词中,有40多个是上述词语表中所列,特别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应注意两点:一是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的基本含义,并对多义词进行归纳整理,要特别留心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如“爱”,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两个含义与今不同,“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作“因为”解;“何坐?坐盗”中的“坐”当“犯……罪”解,也可以引申为“治……罪”、“触犯”等。二是根据上下文,即词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实,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尤应注意。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如2002年高考题:“其李将军之谓也”一句,应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句中的“其”,“……之谓”是关键词语,是得分点,译对一处给1分。第二句,“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句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算准确。译出大意只给1分,而“及”、“尽”两词译对一个则给1分。翻译的口诀是:通读全文,领会大意;句不离文,词不离句;联想推敲,辨别仔细;字字落实,坚持直译;补充省略,调整词序;专门名词,不必翻译;语句通畅,忠实原意。
  4、筛选文中的信息。
  近三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且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这是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对文章材料和思想的进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读懂全文,不要出现理解与概括分析上的错误。设计这类题,一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四个作为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题,就李广的品格业绩设计了四个切入点:卓越功勋;足智多谋;廉洁自律;承认过错。试题中拟设了四个选项对相关文章内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中的错误选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必须从细微处仔细核对原文,将选项中的每句话认真与原文对号,看是否对文意有所改动,切不可粗心大意。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与前一条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记述某一人物事件时所体现出的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首先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高考语文应考指导:突破古诗词鉴赏
摘自:每日新报
作者:天津五十七中学特级教师 及树楠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要求是很明确的: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考试说明》中又增加了一项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03年高考,将会涉及到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同时,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的态度、评价也将进入命题人的视野,至于每一位诗人,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的隐含意去仔细领悟与思考。
  具体到某一首诗的鉴赏,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理解这首诗是怎么写的,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这首诗作出评价。首先理解一首诗的内容重在整体感知,但诗中的关键词语往往直接透露出对生活的感悟,集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因此诗中的关键词是理解内容的切入点,是要害,必须牢牢抓住。2002年高考题其关键是对“折柳”一词的理解,而诗的尾联“何人不起故园情”就直接透露了作者思乡之情。另外,了解诗词中的典故,掌握古代一些文化常识,也是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需要突破的障碍。第三,诗人的生平、思想、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对理解诗歌内容也有重要作用。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现代教育报: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摘自:现代教育报-高考周刊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浅谈初中文言文背诵指导——《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相关文章
  1.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2. 高考语文阅读题概括方法浅谈(教学案例)
  3.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1)(人教版高三...
  4.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
  5.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6.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
  7.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人教版高三必...
  8.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二)(人教版高...
  9.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1)(人教版高三...
  10.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2)(人教版高三...
  11.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3)(人教版高三...
  12. 高考语文考点训练学案——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3. 《高考语文广告语复习》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三选修)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