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五(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正文

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五(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344

概要: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五(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
   4、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生字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ɡ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暝(mínɡ)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射者中(zhònɡ)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三、重点解词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蔚然而深秀: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飞泻。            峰回路转:回环,曲折环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在
名之者谁:命名。     太守自谓也:用自称来命名。
饮少辄醉:就  自号曰醉翁:取别号。//叫做。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归:聚集。//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草木茂盛。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于,在。
伛偻提携: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指小孩。
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的意思。//捕鱼。
泉香而酒洌:泉水香,酒清而醇。洌,清澈貌。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放,陈列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尽兴地喝酒。///弦乐器。///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的样子;//于。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跟从。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鸟到处鸣叫。  上下: 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前一个“乐”:以……为乐;后一个“乐”:乐趣。    太守谓谁:为,是。     
 四、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5、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7、看看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乐?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五、理解背诵。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禽鸟乐)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乐”字贯穿全文。
     7、领起全文(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6、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18、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六、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借景抒情。
七、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太守“醉”的原因有那些?
(1)被眼前的优美山水所陶醉(2)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陶醉(3)确实不胜酒力(4)自得其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上一页  [1] [2]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语法知识——初中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