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四(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正文

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四(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856

概要: 醉 翁 亭 记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指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人和小孩子。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二、理解性默写 1、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3、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文章

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四(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醉 翁 亭 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指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人和小孩子。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二、理解性默写
   1、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3、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为后人传诵最多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五、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4、“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鱼 我 所 欲 也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 (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 箪:竹筐 
   5、一豆羹 豆:碗    6、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厌恶。 
   9、贤者能勿丧耳 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0、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1、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苟且偷生。
   14、妻妾之奉 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 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乏:贫穷。“得”通“德”感激  
 17、有是心也 心:本性
二、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
   2、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3、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 [2]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初中重点文言文复习五(苏教版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