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正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306

概要: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⑧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于时拘,于余学。)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于其墓之门立石)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③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⑥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⑧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 (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③何不试之以足。                (何不以足试之)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桑树之)
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                    (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                    (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当世之事咨臣)
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四、省略句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要不发生歧义,就可以省去句子的某些成分。这些省去了某
些成分的句子就叫省略句。
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
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如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省略、分句省略等等。
㈠省主语
1.承前省
①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也;(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疾)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③余幼时即嗜学。家贫,(余)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余)弗之怠。(余)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④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
⑤(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 。
⑥楚人为食,吴人及之。(楚人 )奔,( 吴人)食而从之。
2.蒙后省
①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对话省
①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也。”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刿)乃入见。(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岁)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信服),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吾)虽不能察,必以情。”(刿)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③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④(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独乐乐)不若与 人
㈡省谓语
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④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⑤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⑥平原君与楚(商议)和从,言其利害。
⑦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
⑧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
⑨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⑩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将)。”
㈢省宾语(包含介词宾语省略)
①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②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③投(之)以骨。
④君与(之)俱来。
⑤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和良,具告(之)以事。
⑦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⑧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⑼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⑽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
⑾齐使以(之)为奇,窃载与(之)之齐。
⑿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⒀尉剑挺,广起,夺(之 )而杀尉。
⒁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㈣省介词
①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②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③林尽(于)水源。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⑤赐之(以)彘肩。
⑥试与他虫斗,虫尺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⑦成妻纳钱(于)案上。
⑧晋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⑨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以)百数。
⑩激昂(于 )大义,蹈死不顾。
⑾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⑿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
⒀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⒁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教学论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2. 高考语文阅读题概括方法浅谈(教学案例)
  3.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1)(人教版高三...
  4.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二)(2)(人教版高三...
  5. 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6.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
  7.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人教版高三必...
  8.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四)(二)(人教版高...
  9.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1)(人教版高三...
  10.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2)(人教版高三...
  11. 备考2016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五)(3)(人教版高三...
  12. 高考语文考点训练学案——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3. 《高考语文广告语复习》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三选修)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精华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