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按(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将下列加点的词语进行分类。 ①粉墨登场 ②日积月累 ③一鸣惊人 ④富国强兵 ⑤沐猴而冠 ⑥草菅人命 ⑦犬牙交错 ⑧不远千里 ⑨星罗棋布 ⑩不可理喻 答:(1)(2)(3)(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句子(高三备课资料),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按(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将下列加点的词语进行分类。
①粉墨登场 ②日积月累 ③一鸣惊人 ④富国强兵 ⑤沐猴而冠 ⑥草菅人命 ⑦犬牙交错 ⑧不远千里 ⑨星罗棋布 ⑩不可理喻
答:(1)(2)(3)(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精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卫鞅“口才出众”和“严格执法”的一组是()
A.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卒定变法之令
B.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C.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尽迁之于边城
D.孝公曰:“善。”/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呢?2.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3.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二、(1)①⑤ (2)②⑦⑨⑩ (3)③④ (4)⑥⑧
三、1.B(中:符合、中意。) 2.B(A项,“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不能说明“口才出众”,“卒定变法之令”不能说明“严格执法”;C项,“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不能说明“口才出众”;D项,“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不能说明“严格执法”。) 3.A(“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有误,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4.(1)何况贤明的国君,各自希望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2)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第(1)句关键词有“且”、“显名”、“安”、“帝王”等;第(2)句关键词有“行”、“期年”、“之”、“便”等。]
参考译文:
公孙鞅就西去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事,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求见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各自希望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成法;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
上一页 [1] [2]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