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诗歌赏析题及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正文

文言文诗歌赏析题及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01-04 17:04:59]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473

概要: (3)沿流以溯源 (4)半亩方塘一鉴开14.下列句子中与“守而弗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B.挺剑而起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5.翻译选文(一)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16.善读书者如何才能达到“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7.品读《观书有感》,请从读书与成长的角度,说说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13. (1)亲自 (2)因此 (3)逆流而上 (4)像镜子一样 14. C15.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16.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17. 诗中谈到方塘中的水之所以能清澈如镜,是因为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活水,这正如 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只有不断地去读书,思维才能活跃不僵化,才容易接受新事物, 人格才能不断完善。 42、(2012内蒙古赤峰)(四)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过故人庄》,完成19—22题。(14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文言文诗歌赏析题及课外阅读题答题技巧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3)沿流以溯源    (4)半亩方塘一鉴开
14.下列句子中与“守而弗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    B.挺剑而起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翻译选文(一)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6.善读书者如何才能达到“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7.品读《观书有感》,请从读书与成长的角度,说说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13. (1)亲自  (2)因此  (3)逆流而上  (4)像镜子一样  
14. C
15.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16.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17.  诗中谈到方塘中的水之所以能清澈如镜,是因为源源不断地涌入了活水,这正如
    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只有不断地去读书,思维才能活跃不僵化,才容易接受新事物,
    人格才能不断完善。  
 
42、(2012内蒙古赤峰)
(四)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和《过故人庄》,完成19—22题。(14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9.请分析《桃花源记》选段与《过故人庄》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20.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便要还家(      )
  (3)黄发垂髫(    )    (4)青山郭外斜(     )
2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安陵君其许寡人   B.乃不知有汉   凡三往,乃见
C. 具答之       肉食者谋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9.示例1:相同点:都描写了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客人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不同
点:《桃花源记》所写是理想中的生活,《过故人庄》写的是现实的生活。
    示例2:相同点:都写了恬静、安适、快乐的田园生活。不同点:《桃花源记》写主宾不期而遇,《过故人庄》写客为主人所邀;《桃花源记》中客人离去不能再来,《过故人庄》主宾之间有重阳之约。
    说明:两例结合,答出一个相同点,两个不同点,或一个不同点,两个相同点均可。
20.(1)交通:交错相通    (2)要:邀请    (3)垂髫:指小孩    (4)郭:村庄的四周
21.C
22.(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
   (2)(他们)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了。说明:俨然、属、妻子、绝境四个词语作为主要的采分点。
 
43、(2012内蒙古巴彦卓尔)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1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C
 
44、(2012黑龙江大庆)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19分)
【古诗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         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                        ;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3分)
9.尾联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在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情感。(2分)
 
45、(2012四川雅安)
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第一句中“鉴”是镜子的意思。
B.第三句中“渠”是“水渠”的意思,就是那片映有天光云影的池塘。
C.作者通过池塘清澈原因的揭示,阐释了人生哲理。
D.诗歌的内容与诗题表面上并不直接相关,这是由于作者采用了恰当 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不跑题。
 10.B
 
46、(2012四川乐山)
三、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⑵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