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 正文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682

概要:偶然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偶然》赏析(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偶  然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陈旭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诗歌导读

一、 云游在“爱、自由与美”中的理想化诗人:徐志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徐志摩惊世骇俗的一生和他那流光溢彩的诗歌创作、单纯执着的人生理想都曾经是、现在是、以后也将是文学史上最具魅力的关注点。他那浪漫的国外游学的经历,他与三位优秀女性的情感波折,他那因爱情而生发的创作灵感和绝美的诗篇,他在盛年时不平凡的死……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显然,同为提倡新格律诗的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与严谨厚重的闻一多相比,徐志摩更多地留给人们丰神秀逸、浪漫真纯的翩翩才子形象。而对其人生活经历和个性特色的准确把握,恰恰成为准确把握其诗歌特色及成就的关键。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社团新月诗社的重要代表,与闻一多一起成为提倡新格律诗的一代诗宗。1897年生于浙江海宁一个传统富商家庭,1915年起,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留学,初学金融,后转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熏陶下,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代政治、经济体制,各种现代文化思潮、以及欧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潮,给予徐志摩深刻的影响。剑桥两年,基本奠定了他的人生观、艺术观,并产生了初步的创作欲望。这一时期认识并狂热地爱上才美兼美女的林徽因,更成为他开始诗歌创作的主要动力和灵感来源。

1922年回国,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一起,正式开始提倡新诗格律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通过自己杰出的诗歌创作实践,对于矫正初期白话自由体诗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直露浅俗的弊病,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保证诗歌固有的“诗美”特质,推动新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后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其诗大多讲求音韵、节奏及格式的匀称整齐,以及意境的含蓄蕴籍,呼应了闻一多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曾说:“这五六年来,我们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响”(《猛虎集序文》)。但“三美”之中,徐志摩更为注重的则是音乐美和建筑美, 对“绘画美”则不太注重,在诗歌词语的使用上不注重华美雕琢,而追求自然清新的风格。
作为一个在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文明濡染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徐志摩无疑更多地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主义立场,善良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天真稚拙的浪漫主义情怀、对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制的单纯向往,构成徐志摩观照社会、人生及文学的基点。“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胡适《追悼志摩》)。的确,终其一生,徐志摩都不曾放弃他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思想独立、个性自由的极力捍卫,对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社会理想的终极向往。他的诗歌,记录了他在这“爱、自由和美”的“单纯信仰”的追求“历史”中的兴奋、欣悦、失落、彷徨、忧伤和痛苦无奈的情绪历程,虽然面对现实的黑暗和矛盾,他曾一度“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但他执着追索的短促一生,却并不会因为他的“云游”般的瞬间惊艳绽放而只成为“偶然”,而必将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绚烂一景。

[1] [2]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再别康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