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一)(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正文

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一)(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539

概要: 永昌一中 张含光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复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从2009年看,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除北京卷外均就此设题考查,而且分值最高可达10分,一般也在6分以上。翻译时需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达”,就是文句要通顺,表达要准确。“雅”,就是文字简明、优美。中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外,文言句式虽然不直接考查,但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如不懂句式的相关知识,也会影响到翻译的正误,因此,在下面的知识讲解中,也会对句式知识作以介绍。 一、命题原则从考试说明的角度而言,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包括以下内容:(一)“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一)(高三必修备课资料),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永昌一中   张含光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复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从2009年看,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除北京卷外均就此设题考查,而且分值最高可达10分,一般也在6分以上。翻译时需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达”,就是文句要通顺,表达要准确。“雅”,就是文字简明、优美。中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外,文言句式虽然不直接考查,但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如不懂句式的相关知识,也会影响到翻译的正误,因此,在下面的知识讲解中,也会对句式知识作以介绍。 一、命题原则
从考试说明的角度而言,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包括以下内容: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 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有:①某个论点的依据;②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③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④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和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它要求: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赅全,丢三落四;二是概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 二、命题手法
解答这类试题,需要着眼全文逐项分析。命题者常常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变化上做文章,有时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也会加入一些干扰因素。错误选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
2.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
3.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
4.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 5.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
6.以偏赅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
7.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
8.强加因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 三、识别命题中的干扰点的基本策略
(一)速读文段,捕捉文中信息。第一步大致了解文中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看法。第二步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官职等,再分析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要关注加点的词,这里往往是命题的关键。 (二)概括每段或每层文段的内容,与题干和选项仔细对照,反复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三)掌握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技巧,就是在解读考点中讲的那几条,平时应通过训练,对这类手法培养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只要一看完试题,就要善于从那几个方面来识别。 四、阅读史传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我们对这种传记选段的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抵牾的地方。 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根据这种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 再读文章。充分利用文言文最后一道题以及实词解释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文言句式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此人力士”。 二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下面主要介绍宾语前置句。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 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为“相信自己”。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这里的“之”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1] [2]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2017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二)(高三必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