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汇编2 高考复习(高三)» 正文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汇编2 高考复习(高三)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295

概要:[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诗。?“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情操。(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子康,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于是而作此词。全词如下: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

2017年高考全国各地诗歌鉴赏汇编2 高考复习(高三),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诗。?“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情操。
  (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子康,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于是而作此词。全词如下: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上片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词人首先写道:“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长恨”即无尽的痛恨。这里,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首先提出了“恨”,而且是“长恨”,还要“复”(即不停,一个接一个)。这样,首先把我们带进了当时的社会之中。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怎么能不是“长恨”呢?在饯别席上,把这“长恨”“裁作短歌行”。“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这里,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上句的“长恨”和下句的“短歌”相对,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接着写道:“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这里,词人合用了两个典故。上句“为我楚舞”源于据《史记?留侯世家》。据记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意思是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下一句“听我楚狂声”源于《论语?微子篇》。据记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其中,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这里,词人用借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诗句。“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与屈原的诗句比较,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秋菊更餐英”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在屈原的诗中,“兰”和“蕙”都是香草。“滋兰”和“树蕙”在诗歌中就是培植香草,以此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饮露”和“餐英”在诗歌中就是饮食的芳洁,以此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借以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我们知道,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辛弃疾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接着写道:“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词人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首先写道:“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这三句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其实也是心中不平的牢骚之气。辛弃疾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那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接着辛弃疾写到:“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这里,说出了“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所以,词人写道:“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写惜别。这里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最后写道:“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这里,又引用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一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得:“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加上“不慕荣利”。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二是《列子?黄帝篇》中所记载的故事。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不但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而且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在艺术上,首先,典故的运用,不但含蓄,而且增强抒情效果。其次,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但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提高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再次,情感变化起伏,层层推进,提高了表达效果。
  14.(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
  (1)全联视听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2)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应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赏析】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jiao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概述 (高考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