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程   阅读:8791

概要:中国人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他们对幸福有着最接近人的心灵的理解。这样的心态正是以儒、道思想为主导的多种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教育则最终为教导人向着这样的一个目标靠拢。在方法上它要求学子通过艰苦的磨练而达成扎实的基础与系统庞大的知识脉系,“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千百年来学子最至高无上的信条,正是在这种勤苦之上养成了中国人性格里的坚忍,从而也形成了对待困苦的特殊的乐观主义的幸福观。这种注重基础与系统的学习方式还讲究顿悟,某一天学子能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中达到悟的境界的,则能融会贯通,为人为学都能达到最高的层次,而未能达到悟的境界的,学子也能凭借所建立的知识系统足够应付生活所需,在工作中他们把技能转化为技巧,服务于社会的一般职位。应该说中国的传统的教育对人性的自由是不够尊重的(新课程改革引导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性,这方面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最后达成的成品却对社会与个人的人生幸福却是有益的。中国人所拥有的幸福观可以使中国人比其他任何民族更接近于幸福的本质,也就是说,中国人可以在并不丰裕的物质条件下使心灵得到快乐,即平常所说的苦中作乐,中国人也可以享受生活中

新课程改革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51jxk.com
中国人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他们对幸福有着最接近人的心灵的理解。这样的心态正是以儒、道思想为主导的多种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教育则最终为教导人向着这样的一个目标靠拢。在方法上它要求学子通过艰苦的磨练而达成扎实的基础与系统庞大的知识脉系,“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千百年来学子最至高无上的信条,正是在这种勤苦之上养成了中国人性格里的坚忍,从而也形成了对待困苦的特殊的乐观主义的幸福观。这种注重基础与系统的学习方式还讲究顿悟,某一天学子能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中达到悟的境界的,则能融会贯通,为人为学都能达到最高的层次,而未能达到悟的境界的,学子也能凭借所建立的知识系统足够应付生活所需,在工作中他们把技能转化为技巧,服务于社会的一般职位。应该说中国的传统的教育对人性的自由是不够尊重的(新课程改革引导教育者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性,这方面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最后达成的成品却对社会与个人的人生幸福却是有益的。中国人所拥有的幸福观可以使中国人比其他任何民族更接近于幸福的本质,也就是说,中国人可以在并不丰裕的物质条件下使心灵得到快乐,即平常所说的苦中作乐,中国人也可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只是他们并不急迫。他们对生活的享受态度更接近于自然主义的,他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浩渺无边与无限的伟力,个人,甚至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对于大自然来说是极其渺小的,而其反抗也是徒劳的。中国人把自己融入于自然之中,在这种适应中体现了个体的生存意志。中国的山水画中,尽管人物形象是小小的,甚至看不清楚,但他们既不表现为征服自然的主体,却又并不是匍匐于自然之下的鸡虫,如果没有这些似乎小小的樵夫、渔夫、行客、书生、大自然就会寂寞、无聊、荒凉、恐怖。我们不能想象柳宗元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没有那个独钓的蓑笠翁,将会怎样的苍凉。而蓑笠翁的存在似乎意味着中国人在沉静的思考眼光下那永远不会灭绝的生命意志。中国人的建筑中除了长城(长城最初的目的也只是为了防御),很少恢宏之作,而在西方则不同,他们经常建造不朽而宏伟的建筑,这反映了西方人的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他们更注得于“力”与“壮美”的体现。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违逆了大自然反而会造成对自己的损害,但又不甘愿于作大自然的奴隶。于是就选择了适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求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最超越。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的人认为之前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生产线上的成品,而大加抗诉,对这点我不敢苟同,教育本身就是种生产的过程,这是勿庸置疑的。而过分渲染当代中国教育对人性的摧残是不合理的,我们可以改进我们的评价机制,可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早一点去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但实在不必因为个例而抛弃可以形成一个民族个性与品质的教育机制。如果我们会因为现在的痛苦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更真切地体会到幸福的可贵,我倒宁愿现在苦一点。何况我们是这样一个善于在寒冷的冬天里发笑的民族。
如何处理现存教育体制中对学生人性的束缚与应试教育的弊端,我认为还是应该从选拔机制上来考虑,如果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看着高考这条独木桥的话,学生的成才有更多的途径,那么,这些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说如果中国人在经济上有更多的发展的途径的话,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围在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告示牌前一窝蜂地炒股了。对于生命来说,本来就应该不是只有一种可能性,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
可是,面对着现状,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我想还是必须从中国人的幸福观来看:
每一种最完美无瑕的美丽都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宿命的、不可救药的弊病。海伦的歌声美妙绝伦,但它同时是致命的,它几乎要了阿喀琉斯的命。中国人的幸福是如此完美,它忽视恶劣的环境的束缚而唾手可得,因此它也就有了致命的危险。就象一个铜币的两面,在中国平和的生活态度和随时随地地感受生活的快乐的反面,是中国人的消极避世与隐忍苟安。中国人面对不顺遂的生活状态时并不努力寻求改变,因而中国人相对于西方人来说较缺乏改变世界的愿望和创新的能力。而更致命的是,这种平静的生活态度在面对暴力时所能体现的只是一种人性的力量,人性的力量可以具有永恒的威力,它可以借助时间同化一切暴力,但在当时当景却常常会被暴力所欺凌。中国历史上的更朝换代,无一例外的是不发达的文明征服了汉族的先进文明。其实我不敢设想甘地的“非暴力运动”如果遇上的不是讲法制与国际法的英国,而是不讲信义的希特勒,它是否能成功。如果我们把暴力比喻为一块石头,和平的生活如同一潭池水,石头投入池塘,必然引起掀然大波,虽然最后池塘必将恢复平静。中国人的幸福正是如此,它是生活的本来目的,却容易被破坏,即使一小块石子。当整个世界陷入疯狂的、盲目的经济竞争之中,生活的本来目的就被忘记了,人们以为自己所追求的就是轻车暖裘,而且更可怕的是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全部追求了。而有一部分人虽然认识到生活的根本目标是让心灵得到最快乐的满足,但却被经济大潮拖着走,停不下脚步,如果停下了,它就会被认为是落伍了,而被社会(或世界)所抛弃,毕竟个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太渺小了。
当周围的国家、民族都把经济的发展摆在第一位时,我们如果还是恋恋不舍于更倾向于心灵上的、文化上的快乐时,可能最终会因为经济上的落后而面临暴力的危胁。当然,最后我们还可能象汉族同化蒙古人,同化满族人一样把他们同化,但毕竟会有太多的牺牲。我们因为面对愚蠢而不懂得幸福的邻居而不得不跟着他们的脚步去赶经济发展的浪潮,我们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不得不进行教育上的改革,这说来实在是可悲的,人此时已回到了原始社会时代的为生存而生存。
新的课程改革必将改变新一代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引起性格特点的改变。学生的思维将变得更为灵活,但同时也会失去刻苦耐劳的品性; 竞争意识的增强会使新一代的学生更热切于当前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也会使这代人脱离传统;多元的思考会使已有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从而新的一代人将更热衷于改变现状,热衷于改变自然,这样传统的幸福观将可能面临全面崩溃的可能。而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中国人可能就会失去她的个性,这是可堪忧虑的。这也就是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

juzilian@sina.com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新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
上一篇:新世纪 新课程 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