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运用的要点» 正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运用的要点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228

概要:孙金龙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识的动力。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而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然而,有的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提问方法不当,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我们必须把握提问教学运用的要点。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在提问之前,教师不仅仅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应该使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益,在思维上得到启迪,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识记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其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出发,设计一些知识方面的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来答问。如:柳宗元是什么样的人?《捕蛇者说》是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的?“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二)培养学生感知能力。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作出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教学运用的要点,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孙金龙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溯源、掌握知识的动力。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而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然而,有的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提问方法不当,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我们必须把握提问教学运用的要点。



一、明确课堂提问目的



在提问之前,教师不仅仅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应该使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益,在思维上得到启迪,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一)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语文教材中包含有大量需要学生记忆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识记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其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出发,设计一些知识方面的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来答问。如:柳宗元是什么样的人?《捕蛇者说》是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的?“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二)培养学生感知能力。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作出积极的反应: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层次应怎样划分,结构有何特点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感知性的提问,帮助学生构建课文结构的整体框架,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促进认识活动的深化和完善。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了哪几个事例?这几个事例是怎样衔接起来的?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次序来安排?这几个事例各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作理性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写,而不这样写?那样写有什么好处?因此,在提问设计时要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例如《孔乙己》一课:作者是怎样描写孔乙己的?从小说对孔乙己衣着和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的什么性格特征?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用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有的属于分辩性的提问,有的属于概括性的提问 ,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提出。



(四)培养学生运用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因此,教师在提问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如《白杨礼赞》一课:作者几次强调白杨树是一种“普通”的树,然而却是“不平凡”的树?“普通”的含义是什么?“不平凡”的含义是什么?(词义理解运用)排比和反问的连用,强调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本文第七段中的四个反问句,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修辞理解运用)本文中的白杨树象征什么?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写楠木的目的何在?(写作手法理解运用)



(五)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设计有关课堂提问,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如《驿路梨花》:本文对驿路梨花作了多次生动的描写,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美的语言欣赏)本文的情节常常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安排情节的?(美的艺术构思欣赏)本文的标题为“驿路梨花”,结尾又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美的主题欣赏)



二、选择课堂提问角度



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选择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所谓“开窍”,就是能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所以,课堂提问应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角度。



(一)提问要准确严密。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严谨科学,内容要准确无误,表达上要字斟句酌,否则会产生思维的误导。如有一教师在教《木兰诗》时问学生:为什么战友们和木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问题提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学生谁也讲不清“为什么”,教师也被自己难住了,只能含糊其辞,不了了之。提问的失误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与教师提问的初衷大相径庭,这就告诉我们:提问要准确严密。



(二)提问要启迪思维。启迪学生思维是课堂提问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选择提问角度的着眼点。课堂提问有记忆性的提问,也有思考性的提问。为了启迪学生思维,课堂提问要以思考性提问为主,以记忆性提问为辅。记忆性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记忆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但只能视为浅层的提问。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间的联系,进而作出比较和评价,因而,思考性的提问是最有价值的提问。比如教学《一件小事》,可以提出如下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写“一件小事”为什么要从“国家大事”写起?(因果思考题)在第一层中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辨认思考题)“我”和车夫对老女人的态度有何不同?(比较思考题)车夫扶老女人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品质?(解释思考题)你怎样认识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表达技巧?(评价思考题)



(三)提问要突出重点。科学提问的逻辑关联性决定了提问的角度既要考虑到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更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应该是文章的精髓之所在,或是内容方面的,或是表现技巧方面的,或在某一局部,或在几个语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彼此关联,前后呼应,重点明确,使所有问题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让学生对整篇文章产生深刻完整的印象。如果只抓住一些枝节性的问题大提特提,或者不注意局部重点在全文中的位置,就颠倒了提问角度的主次轻重。如有一教师在教《大自然的语言》时,把地球的“纬度”作为重点提问,同时从此出发补充若干地理知识。如此提问,只能使学生得到一些零碎的认识,即人们常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提问要新颖有趣。课堂提问不能停滞在“对不对”、“是不是”的浅层,不能满足于一哄而起的热闹表象,而应该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拓知识的深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如钱梦龙老师在教《石壕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有的同学表示同意,有的表示反对,各自在文中找依据,最后统一于“诗人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态的”。我们不能不为钱老师所选择的这一新颖有趣的提问角度而拍案叫绝。



(五)提问要灵活多变。教学实践表明,同一个问题,因为提问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应该回避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变换出新颖的角度。导入课文后,有很多教师总喜欢问: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是什么?问得学生耳朵都快生茧子了。有位教师在教《捕蛇者说》时摈弃了这种生硬的提问,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异”在那些地方?(体色、奇毒、药用)②从写作意图看,作者要突出其中哪一点?为什么?(突出“奇毒”,为衬托下文的“赋敛之毒”)③捕蛇者祖父、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自己也几次险遭不幸,但为什么不愿更役复赋?(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没有问结构,没有问段意,学生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了明晰的了解,也从提问中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这一提问设计灵活地转换了角度,所以让学生耳目一新。



一切最佳的提问都建立在教师对教材透彻了解,对学生十分熟悉,对提问艺术谙熟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找到最佳提问角度,必须在这几方面下工夫。



三、掌握课堂提问适度



课堂提问的适度指的是所提问题的适合程度,它应该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符合教学时间的科学安排。



(一)问题应大小适当。提问中常见的毛病:一是大而无当,一是琐屑不堪。大而无当的问题,如:“你要从本文中学习什么?”“你读了本文有什么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学生更可以不假思索地随意回答,教师对学生的答问的一般评价是“基本正确”,“非常正确”,有些答问恐怕是连教师一时也想不起来的。这样的提问显得空泛,没有贴近教学目标,对学生不会有多大吸引力。琐屑不堪的问题往往是教师说出一句话的前半句,让学生说出后半句,甚至教师几乎把一句话全说出,只留下一点点要学生说出来。比如,教师问:“《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谁?”这样的提问,只要学生眼睛盯着课文就行,根本用不着动脑筋。大而无当和琐屑不堪,两个极端,同发一源,都源于教师的主观性和不作深思的随意性。课堂看得轰轰烈烈,学生的脑子里却空空洞洞。试问:这样的“提问”有何意义呢?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