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终于,华夏子孙在血与火中苏醒了。这苏醒,赢得了我们今天的一切。 走出展览厅,呼吸着园内略带潮湿的空气,我感到今天的天格外高,格外蓝,阳光是那样明媚。阳光中,我仿佛看见:历史的车轮飞转,辛亥革命的旗帜插上了武昌城,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长二捆”火箭升上了天空…… 不能忘啊,那段充满着血泪和屈辱的苦难历史;不能忘啊,那场为了民族生存和尊严而进行的斗争。 朋友,如果你已经忘了,那么再来看看这圆明园遗址吧!想想这座繁盛与衰落并存,荣耀与屈辱同在的一代名园吧,摸摸这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却依然挺立的石梁吧!它们会让你记住,落后必将挨打,腐朽就要灭亡!它们会给你勇气,催你努力和奋斗,为了我们的母亲——中国的永远繁荣、富强![评析] 文章从“偶然发现的刻石”写起,为作者游圆明园的情趣定下了基调:“带着……刻骨仇恨”,“迈着沉重的脚步”去游览那“残破的石垣”、“干涸的水池”、“坍塌的梁柱”、“断裂的桥身”……然而,作者并未将笔墨的重点放在“令人触目惊心”的眼前之景上。为了紧扣标题《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笔锋一转,叙述了参观展览厅的所见、所闻、所想
高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二:由此及彼,把握联系——相关联想法写作训练,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终于,华夏子孙在血与火中苏醒了。这苏醒,赢得了我们今天的一切。
走出展览厅,呼吸着园内略带潮湿的空气,我感到今天的天格外高,格外蓝,阳光是那样明媚。阳光中,我仿佛看见:历史的车轮飞转,辛亥革命的旗帜插上了武昌城,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长二捆”火箭升上了天空……
不能忘啊,那段充满着血泪和屈辱的苦难历史;不能忘啊,那场为了民族生存和尊严而进行的斗争。
朋友,如果你已经忘了,那么再来看看这圆明园遗址吧!想想这座繁盛与衰落并存,荣耀与屈辱同在的一代名园吧,摸摸这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却依然挺立的石梁吧!它们会让你记住,落后必将挨打,腐朽就要灭亡!它们会给你勇气,催你努力和奋斗,为了我们的母亲——中国的永远繁荣、富强!
[评析]
文章从“偶然发现的刻石”写起,为作者游圆明园的情趣定下了基调:“带着……刻骨仇恨”,“迈着沉重的脚步”去游览那“残破的石垣”、“干涸的水池”、“坍塌的梁柱”、“断裂的桥身”……然而,作者并未将笔墨的重点放在“令人触目惊心”的眼前之景上。为了紧扣标题《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笔锋一转,叙述了参观展览厅的所见、所闻、所想;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联想,以议论抒情的语言剖析了“万园之园”被焚的原因。文字之间激情洋溢,时而为美景被焚而叹息;时而对帝国主义的凶残暴虐表示愤怒;时而又以告诫之语警示自己和同龄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排比句式用得恰到好处,比喻语形象生动。对于一个刚入高中的同学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
例文6 枯菜奇葩
或许是怕弄脏了手,懒得碰,或许是早把它们忘了,元宵节后,被弃于一隅的几棵大白菜更让人不屑一顾了:叶子枯干,只剩下胳膊般粗细,蔫巴巴,干皱皱的,宛若垂垂老者,默默地倚在墙角,等待着生命告别世界的时刻。到了这般境地,为它唱一支挽歌吧。
然而,就在一天早晨,奇迹出现了。那似乎已死去多时的躯体从腰裂开了缝,一棵芽从中钻出,那样鲜,那样嫩,那样绿,像有一股疯长的劲儿,仅三四天,主干便长有大拇指粗,一尺来高,从主干斜伸出十几个侧枝,叶子繁茂,靠下的深绿,中部的鲜绿,靠上的,有的淡黄,有的绿中泛黄,鲜灵灵,水生生的。主干及侧枝的尖端擎着数百花蕾,花蕾大的如豆,小些的如大米粒。只一两天,花开了,一簇簇,一串串,似无数小灯笼,又如挤挤挨挨金灿灿的星星。
那花,一般每朵四瓣,状似梅,比梅花要小一半,朵儿中间伸出黄而微泛红色的花蕊,花蕊尖顶戴着芝麻粒大小的小帽。贴近闻闻,淡香缕缕,沁人心脾。
我想,倘把它大面积种在地里,那便是江南一望无际金灿灿的菜籽花田了。古诗云“十里稻花香”,其实,“十里菜花香”要比稻花菠郁得多呢。菜籽花整日招来蝴蝶翩翩,蜂儿哩樱,稻花就没有。眼下,在室外尚元一叶绿,一丝花之际,在我的斗室里,却正怒放着一丛金黄的春。
仅两三天,花开始谢落,原来那根较粗的蕊变成了约一厘米长、火柴棍那么细的小角,这便是果实。那鲜嫩的绿叶、金灿灿的花,绿生生的角儿,与其干枯的母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一方分明是一具僵尸,一方赫然立着全新的生命;一方颓然垂老,一方长得“疯狂”。一方死气沉沉,一方生机无限;一方即将腐烂,一方气息芬芳。
看着,闻着,思索着,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更多的是对那母体。那母体似有一种灵性,深知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又不甘心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辞世。自腐,于是,先把水分挤去,把身躯收缩,让仅有的一点营养聚拢,把灵魂和意志凝聚成铀,镭,在一夜之间或一个早晨奋力迸发,创造一棵新的碧绿的生命,然后拼命生长,兼程赶路,不到半个月内完成了在正常情况下大约要经两个月的生命历程,终于赶在“大限”之前结出了果实。
有了果实,有了种子,有了新生命的希望,自身静静地腐烂,又何怨何悔?
——我破译了它们的生命“密码”!
(林馨)
[评析]
本文较好地运用了接近联想法,从几棵叶子枯干的大白莱长出新芽联想到生命的顽强,可以说是从“平凡”处发现“伟大”。观察的细致和联想的思辨,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不足之处是有些用词用语比较生硬,或不大准确。再写得平实一些,会给读者的感觉更好。
例文7 落花时节
对物候的敏感,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地方的文人超过中国的了。春天的花开花落,本是循着一条自然律令的;然而中国文人的心弦每每被这一似乎再也正常不过的景象所拨动,发出缕缕清音,古往今来,犹时时回响于有心人的耳畔。
唐人之中,盂浩然一首《春晓》历来为人吟诵。春夜酣眠,醒时鸟啼满耳,这境界本已清新,况细雨洗尘,晨凤送爽,此时床起,自是光景宜人;然夜来风雨,以致落红无数,诗人末句发出落花之叹,就让人于清爽之中,添了一份惆怅,个中缘由,全在这“花落”二字间。孟诗写景清丽,寄意却于率直中不失曲巧,其落花之叹似乎来得轻微;相比之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二句则让人为之缠绵低回不已。花已落,春过半,而人未还,这里因物感时、由时而人的线索牵引出深远的思乡情结,作者取笔用意轻灵曼妙,势如飞天之长袖善舞,读来真令人心醉。
词客之中,李后主的兴趣和经历都似乎决定了他是一个善感的人,《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其听雨伤春之后,独自凭栏,暮对故国江山,一句“别时容易见时难”己引人心酸,而后又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写逝水不归,落花难再,今昔对照,不胜慨然,这凄清痛彻的惋叹,更可谓为文坛稀世之音。
出人意料的是,在近世文人当中,素以刚直冷峻而名的鲁迅先生,竟也有“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的句子。先生将由花开花落而生的感触称作“豪情”,千古而下,绝无仅有。由此可见,落花之于文人,犹断剑之于将军,“豪情”之谓,是何等的贴切啊!
日本西行法师说:“花开的本身,即注定要花落。非因春风吹袭的缘故,但梦中醒来,内心仍感凄戚。”同样,小林一茶在《俺的春天》里也说这中间“无论怎样达观,终于难以断念的,正是这恩爱的羁绊”。这两人都深深理解了中国文人心中的落花情结。花开而落,这是自然的理智;见落花而伤逝,这是文人的情怀,两者的分别和联系竟是如此的混沌一片。
行文及此,我投眼于桌面上这一盏清光,谛听窗外,雨声浙沥,时杂以几声蛙呜,春夜更显寂静。我翻动着手边几本旧书,心里就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趁黄昏细雨之际,去看看田边的油油青草,或顺手拾来落花几瓣,却在这纸墨间打理自己的心情。莫如抛开了罢,须知,“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真的就这样断念了么?“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高冰峰)
[评析]
本文抓住“落花时节”这个敏感的季节特征,运用接近联想:从孟浩然写到张若虚,从张若虚写到李后主,又从李后主写到鲁迅,写到日本的西行法师、小林一茶。无不扣在文人的落花情结上。闲说落花像远处观景般朦胧与潇洒。说诗,说词,冷峻豪情,凄清惋叹,或心醉或伤逝。说别人么,却牵动未能“拾来落花几瓣”的惆怅。作者将军断剑之痈般的落花情结,全泼洒在笔墨之间了。
例文8
窗 口
我的全部财富便在于这页小小的窗口,来来去去的人群中的每一个都是我心中珍贵的风景,他们平淡抑或不凡的故事总在继续着。
窗外瀑漏的秋雨已不再洒落,内心却感到有个声音在呼唤。我忍不住撩起窗帘,打开窗子,从窗口向外看,浓阴的凉云早已散了,梧桐叶上残留的莹莹泪滴,映着淡白月色在眼前闪闪地晃动着,我不禁沉思默想于这幅清美的图画中……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一缕歌声幽幽地穿过窗前的竹林,流进我的窗口来,我感到有谁在一点点拨开我的心幕。摇曳的竹影渐渐模糊了,却分明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情影在窗前飘忽,长发飘逸,素裙飞舞,蓦然回首间投我以一抹幽深莫测的笑容,这笑容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哦,难道真的是你,三毛?
没有回答我,你依然且歌且舞,“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悠悠的歌声从你的发梢流进我的窗口,我修长的目光穿过你黑蝴蝶般翻飞的长发,用心翻读你凝重的长篇故事,迷离的月色中,我读着你潇洒的漂泊、苦涩的浪漫;你执著的灵魂,亘古的情怀。密密的竹影隐去了,眼前幻化出干涸的千年河床,乱石苍苍的荒漠,振臂嘶叫的仙人掌……素裙飘舞的你跋涉在漫长的古丝绸之路上——然而再长久的一生也不过是回首问那短短的一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