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 教学论文(人教版)»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 教学论文(人教版)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8719

概要: 教学质量评估中采用定量分析。评估试题的目标指向性要明确、单一。评估字音与词义,评估识记与分析 ,每条试题都要避免在同一水平目标范围内发生交叉。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具有可分析性。采用定量分析,还 要求阅卷评分、量分和登分都应逐题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调查反馈信息。 定量分析的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多、技术难度高,但所能获得的反馈信息量又是定性分析无与伦比的。而且 ,如果能够编制微机程序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也还是可以做到比较迅捷、简便的。 四、评价科学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本是既针对教也针对学的,而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长期以来,针对教和针对学的评 估被混为一谈了。这种误解的后果,就是导致了针对学的评估时对于学习发展的催化剂的作用、成为教师控制 教学过程的“权杖”的作用都遭到了忽视,就是导致了传统的貌似公正的评分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 维利对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分数观提出了严励的批评。他认为,这种分数脱离了教育过程,失去了教学本性。而 且由于传统教学的严重缺陷,又使这种分数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意义,使学生产生了焦虑与压力,引起了师生间 的对立与冲突

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 教学论文(人教版),标签:语文教学论文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学质量评估中采用定量分析。评估试题的目标指向性要明确、单一。评估字音与词义,评估识记与分析 ,每条试题都要避免在同一水平目标范围内发生交叉。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具有可分析性。采用定量分析,还 要求阅卷评分、量分和登分都应逐题进行,这样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调查反馈信息。 
    定量分析的不足之处在于耗时多、技术难度高,但所能获得的反馈信息量又是定性分析无与伦比的。而且 ,如果能够编制微机程序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也还是可以做到比较迅捷、简便的。 
    四、评价科学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本是既针对教也针对学的,而这两者也是有区别的。长期以来,针对教和针对学的评 估被混为一谈了。这种误解的后果,就是导致了针对学的评估时对于学习发展的催化剂的作用、成为教师控制 教学过程的“权杖”的作用都遭到了忽视,就是导致了传统的貌似公正的评分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 维利对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分数观提出了严励的批评。他认为,这种分数脱离了教育过程,失去了教学本性。而 且由于传统教学的严重缺陷,又使这种分数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意义,使学生产生了焦虑与压力,引起了师生间 的对立与冲突,给整个教育教学带来了灾难。因此,阿莫纳什维利主张取消传统的评分制,代之以实质性评价 。我国成功教育的实验者们也提出了奖励分数的评价法。这些都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必须予以重 视和借鉴的[(8)]。 
    我们应该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估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中表现出应有的教育 机智,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估的成功激励功能。其一,可以采用进步分。计分方式是:本次评估成绩—前次评 估成绩。其二,可以采用奖励分。即对学生在某一学习目标达成度上的突出成绩给予额外的分数奖励。其三, 可以采用双轨计分。即把针对教的评估结果和针对学的评估结果区分开来,对后者适当保密,而把前者公之于 众,以免因为评价过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如有必要,还可以延缓计分或不计分。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语文教学,阻碍了教学效 率的提高,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严重障碍。在此,笔者综合众多的研究成果,结合 自己的体会,提出了一些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估的功能与控制的认识,愿以此就教于大方之家。 
 
[注] 
    (1)参见戴斌荣、刘正萍:《关于青少年学生在考试中诚实性、自制性的实验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 践》1995年第3期。 
    (2)参见梁丽萍:《成就动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3)参见叶仁敏:《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年第2期。 
    (4)引自陆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分类及意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5)参见林华春:《略论语文单元过关试卷编制中的效度控制》 《教学与管理》1995年第5期。 
    (6)参见马世晔:《题库理论与目前我国题库的发展状况》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7)参见刘远图:《教育科学研究中应重视定量方法》 《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8)参见余文森:《“取消分数”抑或“奖励分数”(以评分制为焦点的现代教学评价改革比较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 
 

追忆

上一页  [1] [2] 


Tag: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
上一篇:博览借鉴创新 ——“三、二、一”式作文教学实验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