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父母的心》教学案例» 正文

《父母的心》教学案例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287

概要:《父母的心》教学案例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初中语文组-杨惠联系电话:0996-2866559一、教学思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是一组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熏陶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品味稳重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体会父母兄弟间的至爱亲情,做到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父母的心》便是这一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讲述中,必须让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两美:结构美和情感美。1、在阅读方法上,可采用教

《父母的心》教学案例,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父母的心》教学案例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初中语文组-杨惠
联系电话:0996-2866559
一、教学思路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是一组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熏陶的文章,因此在教学是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品味稳重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体会父母兄弟间的至爱亲情,做到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父母的心》便是这一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讲述中,必须让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两美:结构美和情感美。1、在阅读方法上,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切身体会文中平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2、在情感体悟上,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片段,通过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来理解父母的爱心。3、在内容情节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结构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4、在写作练习上,可采用仿写句子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心。5、在拓展研究上,可让同学们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从而达到理解父母的爱心并学会爱他们。
二、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俗话说:“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父母之爱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带着深深的记忆一起来欣赏一首歌。
(展示课件:播放MTV满文军的《懂你》)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的你指的是谁吗?
生:我们的父母,因为只有父母才会有这么真挚、细腻的感情。
师:是啊,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最深沉的感情,它似乎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歌颂父母之爱的佳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1—5自然段,看完以后我想请一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生:一个贵妇人与一个家境困顿的父亲在一艘轮船上相遇,妇人有钱却没孩子,而这个父亲有四个孩子却没钱养活,于是妇人想向这个父亲要一个孩子,不仅可以继承家里的一切财产,而且还可以得到一百元的酬谢.
师:那么当知道财主夫人想要一个孩子,而且面对那么丰厚的条件时,这个父亲回去以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会如何抉择?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1:我想我会送那个没断奶的孩子,因为他最小,没有劳动能力,是家里的负担,而且他没有对亲生父母的记忆,这样对他的人生伤害是最小的。
生2:我想我会送大儿子,因为他年龄最大,比较懂事,他会理解父母的苦心,不会埋怨自己的父母,而且送出去比较放心。
生3:我想会送老二吧,因为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再说过几年就能帮父母挣钱养家了。
生4:要是我就送小女儿,因为她太小,又干不了活。
生5:要是我一个也不会送,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送哪一个都是撕心裂肺的,送哪一个都难受。
师:刚才同学们都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并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看看故事中的父亲是如何做的。(指生读7、8自然段)
生:夫妻俩送来了长子。
师:难道大儿子就这样永远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了吗?(指生读9、10自然段)
生:孩子的父亲又送来了二儿子,说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而且按次序也不该是老大。
师:父亲果真就这样把二儿子送给别人了,走了吗?(指生读11、12自然段)
生:母亲又把三女儿带来了,说二儿子长得像去世的婆婆,送走他,就像把婆婆扔了一样不好受,觉得对不起孩子他爸。
师:你认为父亲和母亲所找的这些理由是真正的理由吗?
生:不是理由,还是舍不得儿女找的借口。
师:既然舍不得,为什么还要送一个出去呢?那么父母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课件展示: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哥哥送走弟妹的一段录影)
师:看完这段影片,我们每个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下面我们就带着对影片的感受来仔细体会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
(展示课件: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
1、 送走长子时:
2、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3、 用女儿换会次子时:
生1:送走长子时父母会这样想:儿啊,你最大,应该最懂事,你应该明白我们的苦心,千万不要怨恨我们啊,将来你有出息了,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了。
生2:送走次子时会这样想:孩子,你要明白啊,父母送走你是迫不得已啊,你大哥要承担家里的重担,要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啊,别怪我们狠心,只要你过得比我们好,我们就放心了。
生3:送走女儿时会这样想:都说女儿是水做的,天生让人疼的,可你生下来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当爹妈的心里有愧啊,只要你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当爹妈的哪怕心里再舍不得,也要让你去啊。
师:刚才大家说得多么动情感人啊,都能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体谅和理解父母的心,那么送走小女儿后,一家六口就这样分别了吗?(指生分角色朗读13-17自然段)
生:父母最后一个也没送,一家六口又团聚了。
师:是啊,最后的结局是多么让人欣慰啊,我想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话了: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声。父母对子女的一颗至真至诚的爱心也由此可见。
师:这篇文章讲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一个送孩子没送出去的故事,为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却感觉波澜起伏,感人至深呢?
生:情节曲折,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生:刻画细腻,用曲折的情节表现出了父母矛盾复杂的真实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份浓浓的爱,所以非常感人.
师: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浓浓亲情文章的人在生活中却际遇悲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作者的生平简介.
(展示课件: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师: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才有了对人间亲情更强烈的渴望,所以在作者的创作中总能体现浓浓的爱心和从心底里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
(展示课件:川端康成作品风格:
1、一波三折
2、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师:同学们,父母之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古今往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这种爱,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又感受到了这种浓浓的爱。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展示课件:请同学们思考,依据画线句子仿写)
父爱是铺路石,伴随我们一生,无怨无悔;
母爱是阳光,照耀我们一生,无忧无虑。
父母的爱是大海里的启明星,永远为儿女照亮前方。
生1:父爱是一盏明亮的灯,为远行的儿女带来光明;
母爱是一把大伞,为外出的儿女撑起晴空。
父母的爱是一根万能的针,能缝合儿女所有的伤口。
生2:父爱是金黄色的,让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成长;
母爱是蓝色的,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遨游。
父母的爱是绿色的,让我们在绿荫下快乐地奔跑。
生3:父爱是一条河,连绵不断;
母爱是一朵云,温柔甜蜜。
父母的爱是甜美的甘露,滋润着大地,哺育着我们。
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就是一首爱的赞美诗。这一切的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心。我们的父母这样深深地爱着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呢?
生1: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为父母亲手做一顿饭,并准备一个卡片写上深情的祝福,告诉他们我爱他们。
生2: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生3:多与父母沟通,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事多听他们的建议。
生4:父母互相吵架生气的时候,要想办法发挥自己润滑剂、连心桥的作用,比如自己悄悄地买一束花放在妈妈的梳妆台上,就说是爸爸送的。
生5:关心父母,做父母的知心朋友。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小说中的父母能在这份浓浓的爱中度过生活的难关,一家人幸福快乐地活着。
(展示课件: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阿房宫赋》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