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七年级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鄂教版七年级)» 正文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鄂教版七年级)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41

概要:[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文阅读考试基本考点。2、了解并基本掌握现代文阅读考试的一些基本解题方法。[学习方法]1、考点研究。2、例题引路。3、训练巩固。[考点研究]考点一:整体感知、归纳中心。解 读:整体感知是对阅读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住址、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方法指引:1、快速阅读,找到整体印象,抓主要信息,看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经过结果如何?2、抓主要人物阅读,主要做了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品质?3、抓主要事件,这件事的发展过程怎样?4、抓主要段落阅读,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语段,尤其是在叙述后的议论部分,那些议论性的语句很可能就是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中心。5、找关键词阅读。关键词往往就是该文断或该文的中心词。尤其是表达作者或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或抒发情感的词语。6、找中心句。侧重看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中心句往往是文章的主旨。考点二:把握思路、理清结构。解 读: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解危、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文章的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复习学案(鄂教版七年级),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学习目标]
1、 了解现代文阅读考试基本考点。
2、 了解并基本掌握现代文阅读考试的一些基本解题方法。

[学习方法]
1、 考点研究。
2、 例题引路。
3、 训练巩固。

[考点研究]
考点一:整体感知、归纳中心。
解   读:整体感知是对阅读内容作基本把握,力求能初步的概括住址、辨识行文思路,并对整个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
方法指引:
1、 快速阅读,找到整体印象,抓主要信息,看看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经过结果如何?
2、 抓主要人物阅读,主要做了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品质?
3、 抓主要事件,这件事的发展过程怎样?
4、 抓主要段落阅读,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语段,尤其是在叙述后的议论部分,那些议论性的语句很可能就是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中心。
5、 找关键词阅读。关键词往往就是该文断或该文的中心词。尤其是表达作者或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或抒发情感的词语。
6、 找中心句。侧重看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中心句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考点二:把握思路、理清结构。
解  读: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解危、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文章的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方法指引:
1、 扣中心,以纲带目。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2、 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3、 抓标志,分析结构。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寿险、七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等表示结论,一般是总分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
4、 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向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根据彼此语意的远近分析语段层次。
5、 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局、前呼后应局(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考点三:筛选信息、提取要点。
解  读: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的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筛选,也就是辨析、选择、提取。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方法指引:
1、 快速阅读全文,明了任务要求。明确要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筛选信息,就是领会阅读的要求,按要求思考并解答问题。
2、 抓住目标语句,提取有用信息。目标语句是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由于目标语句与提问语句通常有程度不同的形似,所以视线应直奔文中具有形似特点的语句。
3、 明了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了解行文思路,能够清晰地把握全文,把握作者的观点,才能不至于偏离轨道。

考点四:局部探究、品位语言。
解  读:这个考点是指考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或句子的具体含义,品味词语的精妙之处。语言环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整篇文章,一是词语所在的段落、句子。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一定的临时的语境含义,要求能正确使用词语。其考点可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2、根据文段内容,从所给的词语选项中推敲、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说明理由。3、字词语意辨析。既要联系文段,又要辨析词的含义,说明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4、理解“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或比喻、象征义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并说明这些词语的妙处或赏析句子的精妙之处。5、考查各种修辞手法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妙处,并赏析。6、各种表达方式与手法(对比、衬托、象征、照应、线索、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赏析。
方法指引:
1、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法:(1)分清含义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依此类别展开联想,找出实际义。(2)分析句子构成深刻含义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练还是采用了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法。(3)抓住关键词语,如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富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虚词,理解句子的含义。(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意。包括分析文章背景、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生活经历以及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从句子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去理解句意。
2、 品味语言的一些具体方法:(1)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以从它的表达效果即所用修辞的作用来品味。(2)用词准确生动地可以用换词比较法来考虑它的表达效果。(3)含蓄隽永的语句品味方法: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清含义类型、结合文章的主旨等方面来考虑。(4)引起共鸣的语句: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品味。
   注:要告诉学生语言的通常特点:如精炼准确、形象生动、个性化、精辟含蓄、朴实自然等。重点强调:对具体语言的品析,切忌套用一般文体语言特点或作家语言风格的概念,而应从文章实际出发,对那些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令人回味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分析。

考点五:感悟评价、拓展联想
解  读:此考点重点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表达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人物、事件及其构思与表达,要进行评价;对作品的主旨,人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的言之成理的理解;对文章的构思技巧与表达既能自由赏析等;立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适当的拓展联想。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能准确写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作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或感悟?(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方法指引:
(1) 读懂文学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对人物的态度。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文章结尾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段落中的抒情议论句,包括刻画描写后面议论性的句子,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2) 回答感想或启示类题目,如果有具体范围,一定找到句子所在的具体语境,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回答感想或启示一类题,一定要紧扣阅读材料,不要另起炉灶。可以借鉴读后感的写法(引、议、联、结)。要注意谈观点看法,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要模棱两可,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3) 对人物评价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把握文段的主旨;其次要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点,评价语言要简洁,并适当引用原文。

补充考点知识——表现手法
1、 局部的表现手法
(1)对比   (2)衬托、烘托   (3)渲染   (4)铺垫:在情节发生前对将要发生时间的交代,暗示。 (5)伏笔   (6)呼应、照应   (7)人物描写  (8)开门见山 
(9)细节描写
2、整体的表现手法
(1) 卒章显志: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文章末尾用一两句议论性的句子点明文章主旨。
(2) 画龙点睛: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文章主旨。
(3)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4) 以小见大:由小人物小事件折射或反映重大的社会事件或重大的社会问题。
(5)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
(6)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7)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


[例题引路]
父亲  (张枫霞)
①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然而,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心里便有了比较,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海燕》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