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正文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15

概要:――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

《小狗包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五、总结课文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拓展人文 
1、关注社会: 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 
附: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 
2、认识自我: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伶官传序》学案(苏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