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曹刿论战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曹刿论战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283

概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重点句子。 能力目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学法指导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们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知识储备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教学程序: 第三课时环节预设:导入 2 检测10 合作交流10 展示20 巩固3 一、检测: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 )何以战( ) 又何间焉? ( ) 衣

曹刿论战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重点句子。 
能力目标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法
指导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地把它们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
知识
储备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教学程序:                     第三课时
环节预设:
导入  2  检测10   合作交流10    展示20    巩固3
 一、检测: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小信未孚(         )小大之狱(            )
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            )何以战(      )   又何间焉? (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弗敢加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二研读课文第二、三段
1 解释加点的词:
    ①既            ②故             ③鼓           
    ④再            ⑤盈             ⑥逐           
2译句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夫战,勇气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三、理解文章内容: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6概括二段段意: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曹刿论战》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