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故都的秋》学案之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正文

《故都的秋》学案之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74

概要: 学习目标:1、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重点、难点: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自主学习(时间:25分钟):课内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1、将故都之秋五种境况的自然风物概括为五幅画面。2、这五幅图构成的故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词语来概括)3、选取其中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合作探究:本文结尾说道:“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黄酒之与白干”等四对比喻,本体和喻体有可比性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精讲点评: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浑然一体点评: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在他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是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但是,故都的秋又

《故都的秋》学案之二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学习目标:
1、 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学习(时间:25分钟):课内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
1、 将故都之秋五种境况的自然风物概括为五幅画面。

2、这五幅图构成的故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词语来概括)

3、选取其中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合作探究:
本文结尾说道:“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黄酒之与白干”等四对比喻,本体和喻体有可比性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讲点评:
1、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浑然一体
点评: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在他的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上了一层主观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是写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但是,故都的秋又没有因为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受到扭曲,失却它固有的特征。那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风秋雨,还有枣子树,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寥寥数笔,略作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境的折射。
2、 通过对比,凸显北国的秋韵
点评:本文在写故都的秋时,除了对故都的风格逐一描绘外,又把江南之秋与北国之秋做对比。如第二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这里的对比,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点出南国之秋的秋味、秋色都不够。再如第六段,“还有秋雨呢,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故都的秋》—5
因为那是故都的秋雨,所以也觉得比南方的更有味,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与喜爱。在结尾的13段,是对南国之秋的直接否定,而且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南北之秋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对故都的秋的喜爱之情。

当堂验收:将《天净沙  秋思》改写成一段抒情的文字,不少于120字(中档题)







弥补、拓展与提升:阅读下文,进一步加深对郁达夫的认识。
郁达夫之子郁义谈父亲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胡愈之 
                     细行不检大节无亏 
一一访郁达夫与王霞长子郁义
三十年代,郁达夫与王霞的婚姻轰动了杭州,柳亚子誉之为“富春江上神仙侣”。是当年才子配佳人的典范。可惜这段以轰轰烈烈开始却以凄凄戚戚告终的姻缘,给人们留下几多回味与遗憾! 
  作为郁达夫作品的爱好者,为了探讨郁王婚姻悲剧的原因,和郁达夫之死之谜,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和纽约诗琴棋书画会会长梅才先生一道,拜访了客居在纽约法拉盛的郁达夫先生与王霞女士所生的长子郁义先生及夫人王庆女土。在郁王所出的三个子女中,郁义与父母生活时间最长,也最了解父母的恩怨情仇。1938年,父亲赴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郁义与母亲跟随前往,1940年母亲离婚后回国,郁飞跟随父亲在新加坡生活,直到1942年郁达夫流亡苏门答腊为止。不久当地日本宪兵强迫郁达夫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了不少仁人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的许多罪行,这也是父亲后来招至杀身之祸的原因。郁飞说,父亲转赴苏门答腊之前,将郁飞托付给当时在重庆担任行政院秘书长的陈仪抚养,1949年,郁义毕业于浙江中学,被分配到新疆当记者和编辑,1957年被打成右派,关押劳改长达20年之久。原来在广抪电台担任抪音员的妻子也被迫离婚。平反后,郁飞进入浙江文艺出版社工作,1992年移居纽纽,夫妻相濡以沫,晚年生活幸福。 
郁义说,“郁王婚变”除了当事人之外从头到尾都在场目睹的,大约就只有我了。母亲离家出走那天下午,我刚好从学校放学回来,当时我们住在武昌横街头18号,屋里一片混乱狼籍,气氛剑拨弩张。父母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父亲怀疑母亲有外遇。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互相攻击。父亲的《毁家诗纪》就是当时笔战的结集,母亲也回应了《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等文章予以还击。后来在友人的调解下矛盾一度有所缓和,父毌亲还携带着我去了新加坡,但是由于积怨
甚深,1940年还是签订了协议离婚,协议写明三个孩子由父亲一人抚养。离婚后,母
亲一人含泪返国。郁飞记得,返国前一天母亲还特意到学校接他出去看了一场电影,告诉他自己要回国了,要他学会照顾自己,由此可见母亲当时是多么依依不舍,又是多么无奈! 
郁义认为,父亲由于天生的气质和接受中西教育,加上处于近代中国风雷激荡的
《故都的秋》—6
时代,造就了他成为一个主张抒发个性的启蒙作家,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一个始终如一的爱国者。他说,父亲是一个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事过于感情冲动。他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文化人,他希文化界不要美化他,也不要丑化他。有人常常片面夸大郁达夫消极浪漫的一面,其实,他的浪漫无非是喝酒打麻将以及与各种女性jiao往而已,他对身世飘零的女性一向持同情态度。 
  我认为,郁义先生这番话对于我们真正认识郁达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郁达夫始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这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和本质。其次郁达夫也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有人说他一生离不开美人醇酒,此话有对的一面,但也有不够真正理解他的一面。他多情但并不滥情,浪漫并不浪汤。他写过一副对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确在感情上他是开放的但也是常常约束自己的,甚至可以说还是比较专一的。他结过三次婚,也曾与一位才色兼备的女子同居过。第一婚姻是父母包办婚姻,他的离异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第二次婚姻,即与王霞的婚姻的玻裂,郁达夫是痛苦的、无奈的,责任不在于他,可以套一句名言:“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要不是“当了死乌龟”郁王会发生婚变吗?在痛苦中挣扎了三年,郁达夫一直希望挽回这段婚姻,但终于失败了。离婚协议书上写着:三个子女由郁达夫一人赡养。家庭破裂以后,在痛苦贫困和社会动荡中,一位懂得几国语言、才色兼备的电台抪音员,因仰慕郁达夫的才华而爱上他,但由于郁飞年少气盛极力反对,郁达夫尊重儿子对母亲的感情,终未能成眷属。第三次婚姻是与一个文化水平较低并且相貌平庸的华侨女子结婚的,虽然这样,郁达夫也深爱着她,直到被害。至于有人说郁达夫也曾经与一些交际花或风尘女子有所交往接触,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中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郁达夫对于不幸女性,一直是寄于同情的,我们只能说他是“细行不检,大节无亏”而已。 
  在谈到郁达夫之死时,郁义说,日本投降后,郁达夫从广抪中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非常高兴,他召集当地华侨组织一个欢迎联军凯旋筹备委员会,不料1945年8月29日,也即是日本投降仅仅两个星期,晚上八时左右,父亲正与几位朋友在家中商谈事情,突然一位土著青年把父亲叫出去,不一会儿父亲回来,与大家打了个招呼,还穿着睡衣和木屐,便永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有人说父亲是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遗体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山上。不过郁义认为,日本学铃木通过调查访问,八十年代找到了下令杀害郁达夫的宪兵小队长,断定郁达夫遇害是在失踪的当天晚上。至于日本宪兵为何要杀死郁达夫呢?郁义认为,父亲在国内一直是一个坚定的抗日作家,又是新加坡文化界坚定的抗日领袖,来到苏门答腊以后又掩护和救助过不少华侨和当地居民,特别是被迫替日本宪兵分队当通译时,亲眼目睹了日本宪兵的暴行,而郁达夫又是以暴露文学而闻名的作家,日本宪兵生怕自己的暴行被郁达夫张扬出去,因而杀人灭口这是必然的。郁义希望有关方面和郁达夫的儿孙们,能够找到先父埋在异国的骸骨,并按家乡的传统习惯,安葬在故乡的青山中。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组歌》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