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正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01-04 21:14:34]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250

概要: 工作单位:西安东方中学姓名:汪绍平邮编:710043电话:029-81199910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学科的教学仍然缺乏对创新的最基本的关注。这使得语文学科这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批判创新的意识。因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关键词:语文研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逆向思维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动力。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二者密不可分。教育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语言作为思维交流的媒介,具有概括、传递和调节作用,它在发挥这些作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和调整思维活动的功能,本质上促进了人的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工作单位:西安东方中学
姓名:汪绍平
邮编:710043
电话:029-81199910

论文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学科的教学仍然缺乏对创新的最基本的关注。这使得语文学科这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批判创新的意识。
因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
语文研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 发散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逆向思维
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原动力。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新思维的外在表现,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二者密不可分。教育作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语言作为思维交流的媒介,具有概括、传递和调节作用,它在发挥这些作用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和调整思维活动的功能,本质上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学科是语文,让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的也是语文。学生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进行表达的本领,才能学好其他学科,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创新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均可视为广义的创新思维。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因而,我们通常所谓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即体现为个体在同等条件下所充分显示的与群体思维有所不同的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思维活动的水平与特征。
尽管某些脑功能遗传因素也为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奠定了优劣不同的基础(如记忆力等),但总的来说,个体的创新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经验)、日常的思维训练(有意识或无意识),才逐步形成的。而且人的创新能力一般是以潜能的方式存在着的,需要通过人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可能发挥出来。因此假如缺乏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技术手段的培养和训练,那么任何个体的思维遗传优势,也只能是作为一种原始的潜能而湮灭;而并无此种优势者,则有可能在受过创新思维方法的开发训练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思维潜力。目前,无论国内国外,都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青少年学生的思维开发,特别是在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研究和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腾飞,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然而,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语文学科的教学仍然缺乏对创新的最基本的关注。这使得语文学科这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批判创新的意识。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多由学生自己选择。课题一般是开放的、未知的,其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己去捕捉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过程有利于强化与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生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凡是问题的解决都是一定的创造过程,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没有可以照搬的沿袭甚至是参照的方法,因此他们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逐步展开探索。这种纯粹的探索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创造。更重要的是,由于问题没有最终的所谓标准答案或统一答案,学生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忠实地记录着他们探索的历程,体现着他们创新意识的发展水平。
因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民主氛围。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的能否形成。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恰恰能够为师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首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过程中,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最终答案甚至问题本身不是预定的,都是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展开并逐步明朗化的,因此,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一个随时准备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者“真诚”地关注着问题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以自己预知的答案与解决思路来百般架空、抑制学生的思维,这大大拓展了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
其次,语文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现、培植、张扬和发展,这正好符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一个扼杀个性、排斥多样性、压制标新立异、禁止自由想象的环境,一个只单纯鼓励统一、服从、规范和共性的环境,是极不利于创新思维存在和生长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衡量学生的标准不是简单的量化分数,不是铁定的统一的模子,教学的目标也不强求一律,而是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显示与发展。在这样的“以人为本”的宽松环境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从而能够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三、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自主探究中完成超越实现创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几乎代替学生完成了对教学内容的一切处理过程。这种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则很少关注。这样,学生的实际参与很少,充分阅读、思辨、表达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学生只需记住教师所归纳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或解题步骤,而后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地“复制”到答题纸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再加上考试中所谓的“标准答案”,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扼杀殆尽。
同时,传统的知识观又将知识作为一种“客观的事实”甚至“真理”来对待。即知识是已经脱离了人的意义和交互主体性的交流过程,它不再是一种可质疑、可协商、可探索的东西,而成为一种被强加于人的外在的异己力量,知识的权威地位缘此而得以确定。创新的火花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迸现。将知识作为确定不移的“真理”传递给学生,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批判与质疑的机会,也堵塞了学生继续探求的道路,并进而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研究性学习,从选题到结题,都是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主动探究来完成的。这彻底改变了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了授予标准答案而无视学生个人体验的状况,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与参与行为,使他们不仅能明确学习的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能运用自己的脑髓,拿出眼光,打开心灵,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完成主体对外在事物和自我的超越,实现创新。
另外,语文研究性学习将知识视为一种不确定的假设,一种探究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探索空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正是在这样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得以生长、发展。

四、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通过培养多种思维保持独创性。

一位外国教育者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也恰恰反映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更多注重于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创新思维”是一种个体的综合性思维能力,它是多种思维方式平衡发展、复合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什么无缘无故无规律可循的思维类型。

[1] [2]  下一页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实用语言专题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