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探微»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探微

[01-04 21:1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926

概要: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本文依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重点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怎样从传统教学转变到研究性学习以及开展好合作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学习方式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重课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于1999年初首次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此方面的不足。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终身受益。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探微,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本文依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重点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怎样从传统教学转变到研究性学习以及开展好合作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中学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完整的、和谐的人。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重课本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于1999年初首次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此方面的不足。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终身受益。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了大量定义,举例如下:

 

刘卫峰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宁志斌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调控策略》中指出:“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地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或探究各种语文现象,应用有关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培养能力的活动。”

 

程红兵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中指出:“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些专家都强调了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并指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

 

二、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代名词,而是指不会学习,不懂创造的人。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主要作用。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仍是接受教育占主体,知识的授予往往要超过能力的培养。所谓“标准答案”的权威性,更是制约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顾之川先生曾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出,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二是教师讲课时分析太多,而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作的指导太少;三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用于课外阅读、写作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太少。可以说,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说,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由教育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语文教学怎样实施好研究性学习

 

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寻真理。”而引导学生找寻真理,正是“授之以渔”的研究性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才能实施好研究性学习呢?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语文教学,即使是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模式的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来,学生需要思考才能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但那些问题都是教师早就设计好的,学生还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所以启发式教学的本质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自然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了。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就势在必行了。

 

研究性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所以要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旧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体现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①)所以说,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否则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也就纯粹成了一种形式了。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学生以指导,而不要去限制。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内容、方法、进度等,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既可独立研究也可自由组合小组。如:想研究唐诗宋词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研究,对本地方言有兴趣的同学也可组成一组收集素材集体研究。

 

2、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研究型教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可见教师素质分值大,乘积就越大,教育质量也就越高。

 

语文研究性学习加强了语文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内容涉及可谓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并能不断吸纳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性学习,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可以说,研究性学习迫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除了必须掌握语文课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兴趣广泛,终身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思考,善于和他人合作。所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从一个教书匠逐步向研究者方向努力,有利于教师从根本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①出自[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学习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作者:鲁保华  

 

3、注意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营造探究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独霸课堂,又过分迷信教学参考书,而学生却被剥夺了探究的权利和乐趣,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死记硬背所谓的标准答案。可以说,教师“死”教书,学生学“死”书,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没了学习的兴趣,灵性也被抹杀了。

[1] [2] [3] [4]  下一页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