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王贺玲一、共性中的突出点(一)指导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二) 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特点(三) 以读写训练重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训练的科学性二、个性中的突出点(一) 编写体系及结构框架(二) 教学方法(三) 课文数(四) 识字量三、教材体系改革的思考(一) 教材体系改革的立足点(二)教材体系改革要现代化(三) 建立科学化的教材体系 要促进社会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材,关键在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随着教育部一纲多本、多纲多本政策的贯彻实施,试用于各地的教材陆续出版发行,小学语文教材领域出现了多种教材并行的局面。要想在继承中发展,把教材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培养未来世纪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的人材,就需要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科学的小学语文教材体系。这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这里,仅将人教、四川、上海、景山学校等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共性和个性中的突出点进行探讨。 一、共性中的突出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 各套教科书,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培养德、
在比较中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王贺玲
一、共性中的突出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
(二) 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特点
(三) 以读写训练重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训练的科学性
二、个性中的突出点
(一) 编写体系及结构框架 (二) 教学方法
(三) 课文数 (四) 识字量
三、教材体系改革的思考
(一) 教材体系改革的立足点 (二)教材体系改革要现代化
(三) 建立科学化的教材体系
--------------------------------------------------------------------------------
要促进社会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材,关键在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教材的改革。随着教育部一纲多本、多纲多本政策的贯彻实施,试用于各地的教材陆续出版发行,小学语文教材领域出现了多种教材并行的局面。要想在继承中发展,把教材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培养未来世纪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的人材,就需要对各套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科学的小学语文教材体系。这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这里,仅将人教、四川、上海、景山学校等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体系的共性和个性中的突出点进行探讨。
一、共性中的突出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特点突出
各套教科书,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下,编写成的。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套教材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使用对象的不同要求,确定各自的教学指导思想。 人教版:“着眼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材面向全国,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着眼于适应大多数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弹性。
四川版: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基础”,教材立足于内地农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注意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联系,融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为一体”。
上海H版:确立了“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总构想,最终以减轻学生负担,落实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景山版: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意识,造就一代新人打基础。教材略高于大纲要求,为适应智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的需要,教材的组织与教学有一定的弹性。
沿海版:立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力求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注意人材素质的培养,努力体现沿海地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改革步伐比较大的特点。
各套教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体现了教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教材同实际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的特点,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全面进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学习技能、良好习惯的培养,达到教学生做人、求知、健体、生活、审美的素质教育目的。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的特点,及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使用对象的不要求,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有相应的不同表现。反映在教材的容量、难度上,选文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区别。如人教版教材,难度、容量适中,以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使用的需要。景山版教材内容高于大纲要求,为培养有特色的一代新人打基础。
(二) 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特点
各套小学语文教材均以大纲提出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全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各套教材的阶段性特点比较突出。
人教版: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教材从发展语言入手,建立听说读写的练系统,把教材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以句、段、篇为重点的训练。
四川版:建立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总目标,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为主体的体系。以“字词句”“词句段”“句段篇”为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训练内容。
上海H版: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导,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为目的,教材低年级以“听听写写”、中年级以“作文”、高年级以“表达”为各阶段的训练重点,综合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
景山版:“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基础”。确立低年级以识字、中高年级以读写结合为阶段的教学目标。
中央教科所黑山版:教学生识字、写字,使学生基本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作为分阶段的教学内容。
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是各套教材的基本特征之一。教材都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有效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人材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在各套教材中均予以充分的重视,呈现听说读写并重,各项训练有序,操作性强,训练形式丰富多彩的特点。其中低年级较之高年级更多地侧重听说训练。由于各套教材主导思想、结构框架的不同设计,在听说读写训练的编排上也有比例不同的差异。如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教材编写体系,其听说比重较大;以书面语言为主体的教材编写体系,听说比重相对减少。
(三) 以读写训练重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训练的科学性
自从叶圣陶先生的“得到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纲目及次弟,据以编教材”提出后,改变了单一的文选型的传统教材体系,在语文教材中系统地设置读写训练项目,经过多年来编写教材的实践,新的教材体系逐步趋于成熟。在教材中设立读写知识以及能力训练点,把课文作为进行语言训练的例子,提高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这已成为教材编写者的共识。下面介绍各套教材读写训练项目的设制情况。
人教版:34项(其中阅读17项,作文17项),5~10册设立。
上海版:42项(阅读),1~6年级设立(六年制)。
“注·提”版(注音识字,提前读写):18项(读写合一),5~10册设立。
中央教科所黑山版:26项(读写合一),5~10册设立。
沿海版:31项(阅读13项,作文18项),5~12册设立。
北京版:15项以上(阅读),5~8册设立(不完全统计)。
从以上各套教材读写训练项目的设立中可以看出,训练项目的内容安排以阅读、作文能力为主线,贯穿观察、记忆、理解、认识等一般能力。训练形式体现出语文能力和相应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读和写相结合的特点。编排形式多样,或以阅读为主、或读写合一、或读写轮换交替。训练项目的安排一般在3~5年级,数量18~42项,参差不齐。
二、个性中的突出点
(一) 编写体系及结构框架
教材的指导思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教材能否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来构架教材体系。所谓体系,是指教材内容安排的序列、各部分的组成搭配以及内在联系。传统的教材体系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教材侧重于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各套教材的编写各具特色。
[1] [2] [3] [4]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