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与妻书» 正文

与妻书

[01-06 16:26:00]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942

概要: 4、从后事上来说: “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 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 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5─7自然段) 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加深言情: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 深入说理: “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

与妻书,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51jxk.com
    4、从后事上来说: “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 
    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 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5─7自然段) 
    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加深言情: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 
    深入说理: “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四、对本文字、词、句的提示: 
    本文是晚清时期的新体散文,其特点如下: 
    1、在文言文中杂有一些白话文。如“吾至爱汝”“吾爱汝至”,“至”是文言;而“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真真”是白话。又如,“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中的“尚”“一人”“一鬼”中的“尚”“一人”“一鬼”是文言,而“看、成为”是白话。 
    2、句式也从古文的基本上是单句而发展到很多都是复句或多重复句: “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3、对偶句式有所发展。已从古文的四、六句而且句中不准有重复的字发展到数相等或字数可多可少、句中可以重复的对偶句。如: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 
    五、作业(课堂练习,未完成的可留到课后)
    1、口头翻译句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将课文中用到“其”、“以”两个虚词的句子找出来,并且掌握它们在句中的意义。
    六、重点内容图示。
    补充资料:
    (一)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柳文英:《<绝笔书>注》,《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

www.51jxk.com    (二)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柳文英:《<绝笔书>注》,《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三),中华书局1962年版)
    2、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张志善:《<与妻书>浅说》,《语文战线》1983年第6期)
    (三)烈士夫人陈意映简况。
    意映姓陈,福建省福州市郊区螺洲镇人,毕业于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陈意映婚后,参加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女学生十多人,夫之弟媳,堂嫂,堂姐妹,济济一堂,聆听林觉民介绍欧美各国的社会制度及近况,抨击旧礼教,宣扬新思想。争取自由平等的见解,渐渐深入她的心坎。当时,陈意映正缠小脚,思想上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通过女学的教育,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
    陈意映的父亲,叫陈元凯,广州起义失败时,陈元凯尚在广州任职。事发,他立即遣人返回福州林家报警。这就使陈意映等能在清政府官文未到之前,从南后街场桥路口万升桶石店后面,偷偷地迁往地处偏僻、住户很少的光禄坊早题巷内居住。不久,在一天深夜,有人从门缝塞进一小包东西,第二天清晨发现,原来就是林觉民烈士的两封绝笔书。陈意映一见遗书,悲痛万分。当读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时,她眼花目眩,当即晕了过去。这以后,陈意映抑郁成疾,于1913年去世。
    (宁舒华,《陈意映女士及其子嗣》,1986年6月19日《中学语文报》)
    (四)黄花岗烈士事略(孙中山)。
    满清末造(末年),革命党人,历(经过)艰难险巇(危险),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受挫折)者屡(多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精华),付之一炬(意为全部损失),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这次)役也,碧血横飞,浩气(正气)四塞(充满天地四方),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压抑)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冲击)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这次)役之价值,直(简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使鬼神感动得流泪),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永存)。(说明:着重号及括号中的注释均为编写者所加。) 


    (五)陈觉:《与妻书》。
    (陈觉,1903年生,湖南醴陵人,1923年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25年派往苏联学习,与同学赵云霄结婚。1927年9月两人同时回国,先在东北,后到湖南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两人先后被捕入狱。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英勇就义,时年25岁。陈觉与林觉民不同,前者是共产主义战士,后者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但他们两人“以天下人为念”的思想是一致的。阅读陈觉的《与妻书》,可以再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并可从表达方法上作些比较。)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习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本已病入膏盲,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了,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与妻书》相关文章
  1. 与妻书
  2. 与妻书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