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352

概要: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D.内狼于囊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
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D.内狼于囊
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
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乃置酒请之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D.人穷则反本
53. “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欲呼张良与俱去B.西蜀之去南海C.公然抱茅入竹去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4.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55. “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
A.相如因持璧却立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7. 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D.若夫yi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58. 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59.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D.少不更事
60. 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1. 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B.刑人如恐不胜C.予观乎巴陵胜状D.喜不自胜
62. 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逢何必曾相识B.鄙夫寡识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63. 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B.是又在六国下矣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唯予马首是瞻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适得其反C.适为虞人逐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5. 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66. 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孰能无惑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67. 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8.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9. 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说尽心中无限事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D.范增说项羽曰
70. 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D.臣请就汤镬
71. 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乃私见张良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丹不忍以己之私
72. 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素善留侯张良
73. 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B.士皆垂泪涕泣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75. 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沛公欲王关中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77. 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微服私访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
78. 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丞相亮其悉朕意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D.赵王悉召群臣议
79. 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B.伯乐学相马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0. 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81. 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B.言必信,行必果
C.低眉信手续续弹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82. 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B.行将就木
C.赵王畏秦,欲勿行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83. 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恐修名之不立D.邹忌修八尺有余
84.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高可二黍许B.先生何许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85. 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
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87. 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D.不遗余力
88. 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贻笑大方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9. 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B.以其小,易之
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0. 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鸿门宴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