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作品赏析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 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作品赏析   阅读:8493

概要: 5、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参考答案:例段3《家园如梦》1、“家园”既指童年生活的、有父母呵护的故乡的家(住过的实实在在的);也指不断给作者输送精神养分的家,即精神家园(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归宿)。(阅读散文,要注意弄清并找出文眼。要理解“家园”的含义,要善于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因为作者写家园,肯定不止是写住过生活过,多半是要揭示它的深层含义,如2、3、6、8段的末句和第9、10段的文字。)2、围绕“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之散文阅读,标签:作品赏析大全,http://www.51jxk.com
                                                                         
5、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参考答案:
例段3《家园如梦》
1、“家园”既指童年生活的、有父母呵护的故乡的家(住过的实实在在的);也指不断给作者输送精神养分的家,即精神家园(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归宿)。(阅读散文,要注意弄清并找出文眼。要理解“家园”的含义,要善于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因为作者写家园,肯定不止是写住过生活过,多半是要揭示它的深层含义,如2、3、6、8段的末句和第9、10段的文字。)
2、围绕“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不断创造快乐”来理解即可。(对“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一句的理解,只要把它放回到文段中,联系前后的语句一起来看,便不难发现这是文段的第1句,后面的第2、3句都是对第1句的阐释,最后一句才是对它的感悟性、总结性的阐释。)
3、“挤”写出了月光轻柔而洒满庭院的动态、柔美的感觉,同时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梳理”写出风轻轻的吹动树枝的情景,也用拟人化的手法,使风儿的这种吹动有了感情。
4、d 总结性语句。(这题要抓住“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这个带有提示性的句子,看到这个句子,就知下文要写的不是物,而是人。)
5、找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6、有,或没有,能说出原因就可以。如:还没有,因为我还没有离开过家,但我能理解作者远行千里也念念不忘故乡家园的那种情感。
7、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喻体跟本体之间的相似性。如:
家园如一盆火,永远温暖着流浪者孤独的身影。
家园如一滴甘露,永远滋润着流浪者疲惫的心田。
家园是一双大手,永远牵拉着流浪者飘泊的心灵。等等。
例段4《小巷》
1、阴暗、潮湿、落后、冷清
2、写小巷:过去阴暗潮湿,现在电灯闪烁;过去人迹罕至,现在人来人往;写瞎子:过去人们不屑一谈,而今病人纷纷登门;过去沿街乞讨,而今能为他人服务等等;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这群盲人的人生价值,赞颂了盲人们美好的精神境界。
3、瞎子点灯白费蜡(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4、○1这几句话揭示出盲人乐于奉献的精神之魂。○2这一段主要是写病人即从“盲人按摩所”中治好了病,更从这里吸取了精神力量,从而坚定了生活的信念。
5、大意:学生只要能从盲人们的身残志坚、乐观向上、乐于奉献、热爱生活等方面谈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例段5《家园落日》
1、第一段划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其他地方的各种落日衬托家园落日。
3、第○12○13○14○15段从 色彩、体态 和 神韵 三个方面描绘家园落日的形象。
4、第○25段划线的“这种感觉”指的是:家园永远是我的太阳。
5、作者之所以这么(第○23段)说,是因为生我养我的是家园,家园对我的爱是博大的,宽厚的,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替代的。      6、略。
7、“无法描述的爱”是指:家园的一切都浸润在爱的氛围中,这种爱无处不在。
8、归纳大意。第一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是一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第二部分:用其他地方的种种落日衬托家园落日;第三部分:浓墨重彩描写家园落日,抒发热爱家园的赤诚之情。
9、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家园落日的工笔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10、仿写句子,答案略。
例段6《古井》
1、解答此题重在理解文意并且联系具体语境来答:“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没有一丝儿咸味,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
2、答此题重在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不争地位,不计报酬,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此题要联系具体语境、立意和主题来答: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品格。
4、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准确生动。注意语境来回答。好处是:在我家走过的人多,而且速度快,次数多,井水的作用大,与“络绎不绝”相搭配此题要充分体会词语重用。
5、从修辞的角度来考虑:比喻、夸张、拟人,作用要结合语境来说明修辞的作用。
6、考察学生的仿写能力,注意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还有联系时代背景。
例段7《会飞的蒲公英》
1、答此题要围绕“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体会主旨,文章的结构,特色”答案:衬托蒲公英白色的小花淡雅(或平凡)。
2、这道题要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即: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3、此题体会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特点,并理解文章的主旨。答案: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此题考查的是词句的品析,对词语在句意的理解能力。:生动传神的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去的情景。写的形象逼真。
5、引导学生在认知、感悟、体会的过程中作答,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每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6、此题考察的是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旨,妈妈的“眼睛里盈满了泪花”,其原因是:妈妈的梦想变成现实。
7、描写出一种花的外部形态并揭示其象征意义。主要考察学生的仿写能力,注意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还有联系时代背景。
例段8《给美丽做道加法》
第1题要求在全文中找出前后照应的语句。通过语句的筛选,可知其答案是:“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长长短短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
第2题考查对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的理解,这句话的表达作用为:○1描绘出老师辛勤耕耘的形象。○2形象地写出老师看到学生成长的欣喜之情。(意至即可)
第3题要求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1老师想以平面镜的作用作为切入点启发同学。○2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看待美。(意至即可)”
第4题我道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全文的整体理解及领悟,也是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可以理解为“○1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减退。○2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意至即可)”
第5题是近两年来深圳出题者喜爱的“仿写题”。这样的题型解题思路:1、注意题目要求。2、认清被仿写的句子(句式、修辞)。3、领会被仿写句子的感情。注意事项:1、被仿写句子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2、注意句子的整齐对称、错落变化。3、注意语句的文采、感情倾向。答题时要注意抓住:“一次次……一次次……或者,一次次……”这样关键词语仿一句带有“一次次”特点的句子并要有文采。
第6题解题思路:1、考察你对文章的中心、主题的理解程度。2、考察你是否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常见题型:联系实际谈体会、是否赞同本文观点、得到的人生经验。答题方法:1、没有充分理由,不能轻易否定某一观点。2、注意思想正确和感情健康。3、一定要将自身实际和文章内容结合。本题要求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只要能从语言、思想等方面写,有文采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作品赏析作品赏析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作品赏析
上一篇:高考现代文主观题答题技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