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必修导学案)» 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必修导学案)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624

概要:【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整体感知】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yin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二、“古体诗”和“吟”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

《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必修导学案),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整体感知】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yin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二、“古体诗”和“吟”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三、积累点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姥(     )   瀛洲(     )    剡溪(     )  渌水(     )    木屐(     )    
殷岩泉(     )    栗深林(     )    水澹澹(     )   扉(     )    訇(     )
鸾(     )    觉时之枕席(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的确)              越人语天姥          (yù,谈论)
云霞明灭或可睹      (有时)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                    脚著谢公屐          (zhuó,穿)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熊咆龙吟殷岩泉      (震动)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震惊)
3、默写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③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⑤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⑦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⑧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⑨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教学过程】
一、整理文章结构(用原文填空)
1、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诵读并分析①段   
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思考2、本段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神奇与高大?
明确:诗人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其高耸无比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首先拿天姥山与其他山相比——势拔五岳掩赤城,即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用“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即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像要塌倒了。

三、诵读并分析②段
思考1、本段集中描写了“梦游”中的哪些景?这些景又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① 月夜渡湖      幽静雅致         ② 著屐登山      壮观雄奇
      ③ 山中奇景      神奇迷离         ④ 仙人登场      和睦富丽
思考2、诗人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明确: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换、五彩缤纷的梦境。诗人徜徉其中,身心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幸福无比。

四、诵读并分析③段
思考1、本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本命年的回想(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