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愚公移山》导学案» 正文

《愚公移山》导学案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279

概要: 孝南区祝站二中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23愚公移山 主备:罗有志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 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仞”可改为“丈”。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

《愚公移山》导学案,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孝南区祝站二中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23愚公移山     主备:罗有志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 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仞”可改为“丈”。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
仞(      )箕畚(        )孀(      )龀(      )匮(      )荷(      )
2、词语
(1)重点实词:    许              彻            惧            负             匮
(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无陇断焉                      
(3)古今异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何苦而不平
(4)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焉    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            )
而    而山不加增(          )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其    其如土石何(          )   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  (          )
(5)词类活用现象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聚室而谋
3、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无以应。                                                
二、探究展示: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岳阳楼记》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