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541

概要: 编制:李宪熙 审核: 使用时间:第一周 使用说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完成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意。 3、适当拓展阅读,学习诗人情怀。 导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1925年之秋: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湖南、广东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由韶山赴广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2、同学少年:毛泽东1911年到长沙,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带游泳,畅谈人生国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与同学开展反袁斗争;1916年,毛泽东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斗争,同学参加者众多;1919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成员多为第一师范同学;1920年7月,毛泽东回湖南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建党的一支力量,骨干多为同学。二.自主学习:1、熟读全词 以下的字不容易读准确,注出拼音: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编制:李宪熙    审核:                            使用时间:第一周 
使用说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完成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意。        
3、适当拓展阅读,学习诗人情怀。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1925年之秋: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湖南、广东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由韶山赴广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2、同学少年:毛泽东1911年到长沙,进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到橘子洲一带游泳,畅谈人生国事,慷慨激昂;1915年袁世凯称帝,毛泽东与同学开展反袁斗争;1916年,毛泽东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的斗争,同学参加者众多;1919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成员多为第一师范同学;1920年7月,毛泽东回湖南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建党的一支力量,骨干多为同学。
二.自主学习:
1、熟读全词  以下的字不容易读准确,注出拼音:       
                                                                               
2、诵读中设想自己就是诗人,我发现,描写诗人行为      
又最能体现出诗人情感发展线索的是这几个字:           
(  )—(  )—(  )—(  )—(  )—(  )       
三.合作探究:
1.诵读上阕:
(1)“独”立“寒秋”,诗人的情感本应该是(          )的,但是,诗人却“看”到了这样一幅湘江秋景:                                                              
                                                                               
                                                                               
                                                                               
(注1:读诗方法之一  展开想象,把诗句化为散文句子,展现出诗中景象。)
(2)置身于这样的湘江秋景中,我感到这境界充满了(                               )。 
(注2:读诗方法之二  体会景象,感悟其氛围与特点。)
(3)再次诵读,用声音表现出景象的特点。
(4)置身这样的景象之中,诗人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详解“怅寥廓”一句:
                                                                                
                                                                                
2、诵读下阕
(1)上阕结尾诗人发出惊天动地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回答了吗?怎样回答的?把诗人的回答明确写出来,应该是:                                          
(2)细读“同学少年”一节,我感到,这真是一群(                           )的人。
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诗人(                                             )的情怀。
(注3:读诗方法之三  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并且从中领悟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
(3)结尾句中,蕴涵着诗人的呼喊,把它写出来,应该是: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草》学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