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72

概要: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导学案编号:22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故事情节。【重、难点】《史记》的相关知识及故事情节。【知识链接】一、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基本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很重要的。二、作者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一说前90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设计(鲁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
导学案编号:22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故事情节。
【重、难点】《史记》的相关知识及故事情节。
【知识链接】
一、时代背景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基本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很重要的。
二、作者介绍 
    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一说前90年)。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自公元前104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
    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腐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公元前96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写成《史记》。 
三、《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多字,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是按帝王的世序和年代记叙政治上的重大事件。“表”是排比并列历代帝王和诸侯国间的各年(月)大事。“书”是经济、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专题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大功臣的事迹。“列传”是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较知名的人士的传记。这五个部分互相补充配合,组成一个整体。《史记》的体例开辟了史籍的新面貌,为以后历代历史著作所取法。
   《史记》的影响:
1.对后代小说的影响:从唐代的传奇到明、清的短篇小说以至长篇巨制,它们在人物塑造上、描写手法上、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史记》影响的痕迹。
2.对后世散文的影响:唐宋的古文大家以及明清的优秀古文家,莫不从《史记》里吸取宝贵的写作经验。
    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史记》在爱憎分明和寄寓作者人生感慨等方面和《离骚》有相同之处。指出了《史记》和《离骚》同样熔铸着作者司马迁深沉而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一点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里都有极其沉痛的自述。
四、学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节:廉蔺简介。       2—5节:完璧归赵。  
6—7节:渑池相会。     8节:负荆请罪。 
【强化记忆】
1、文学常识:作者           ,字         ,是        朝伟大的          家、         家         家。《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 体___史,又名《太史公书》。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汉武帝时共约 ______年的历史,全书体例包括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_、______ 五部分,共____ 篇。鲁迅先生评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自述写作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夯实基础——字音
缪(    )贤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     )柱 
佯(    )为    汤镬(     )    靡(    )乱     不怿(     )     避匿(     ) 
臣等不肖(    )  刎颈之交(    )  广成传舍(    )   缪贤舍人(    )
见臣列观(    )  相如虽驽(    )  臣语曰(    )     使人遗赵王书(    )
滨城区二中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
导学案编号:23    编写人:李爱荣    班级:           姓名: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二)
【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
2、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判断;
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
【难点】句式特点及判断
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                  )
  2.秦御史前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归璧于赵     (                 )
6.怒发上冲冠  (                  )
7.舍相如广成传舍。(               )
8.左右欲刃相如。(                 )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劝学》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