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正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216

概要: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二)过程与方法1、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二、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三、学习重点、难点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3、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四、学时安排:3课时五、学习步骤(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8 书、12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法引导
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三、学习重点、难点
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3、欣赏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四、学时安排:3课时
五、学习步骤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 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
2、给下列字词注音:缪贤舍人( ) 西河渑池( ) 秦王不怿( )
3、解释词语。
A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B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C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D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E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F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G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修,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4、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类型:
a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b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①何以知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拜送书于廷  
5、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6、背诵课文最后五段。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答: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1—2节:  廉蔺简介       3—13节: 完璧归赵
14—16节:渑池之会      17—21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三)品读课文
1、请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情,在尖锐的矛盾之中突出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这两事情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得以体现,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
2、归纳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
⑴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⑵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的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画。
⑶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课后练习)
⑷以个性化的语言(人物对话)刻画人物
在三个事情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5)衬托  (6)前后照应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
4、本文叙事很有特色,对你的写作很有帮助,请浏览课文,思考本文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例:作者精心选材,使文章主次分明,详细得当。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些材料分别采取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写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短文三篇》学案: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