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315

概要: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整体感知,快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三、课文赏读1、课文的题眼是什么?围绕题眼,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烛之武说服秦君的理由是什么?四、总结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五、简要概括本文结构六、简要概括碑文的叙事特点。七、讨论活动: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课课练】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缒而出(zhuì) 许君焦、瑕(xiá) 戍守(shù) 杞子(qǐ)B.逢孙(pánɡ) 因人之力而敝之(bì) 秦军氾南(fán) 佚之狐(yì)C.共其乏困(ɡēnɡ) 朝济(jì) 失其所与(yǔ) 若不阙秦(jué)D.贰于楚(èr) 晋军函陵(jūn)

《烛之武退秦师》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二、整体感知,快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三、课文赏读
1、课文的题眼是什么?围绕题眼,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烛之武说服秦君的理由是什么?




四、总结
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


五、简要概括本文结构


六、简要概括碑文的叙事特点。

七、讨论活动: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课课练】
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缒而出(zhuì)       许君焦、瑕(xiá)    戍守(shù)          杞子(qǐ)
B.逢孙(pánɡ)         因人之力而敝之(bì)    秦军氾南(fán)      佚之狐(yì)
C.共其乏困(ɡēnɡ)     朝济(jì)    失其所与(yǔ)       若不阙秦(jué)
D.贰于楚(èr)         晋军函陵(jūn)    越国以鄙远(bì)     微夫人之力(fú)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这,代词)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动词)
C.越国以鄙远(卑鄙)D.与郑人盟(结盟,动词)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邻之厚,君之薄也
4.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  )
       佚之狐言________郑伯曰:“国危________,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________,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______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________郑亡,子________有不利焉。”许   之。
A.于  也  矣  而  虽  亦B.于  矣  也  而  然  亦
C.之  亦  也  而  然  亦D.之  也  矣  则  虽  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 ⑤君之所知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惟君图之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
A.①③④⑤/②⑨/⑥/⑦⑧⑩B.①②③/④⑥/⑨/⑤⑦⑧⑩
C.①③⑤/②⑨/④⑥/⑦⑧⑩D.①③⑤/②④/⑥⑨/⑦⑧⑩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6~7题。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犹不如人  如:比得上、赶得上        B.惟君图之    惟:只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乃:才    D.夫吾,何厌之有      厌:满足
7、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时,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①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②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尚能接受劝谏,诚恳自责。③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课堂延伸(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齐人)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新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①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车(亦作“库”)。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②。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之臣,不果纳。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 ①醢(hǎi):肉酱。②饭含:以碎玉、生米等置于死者口中。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鬼侯有子而好 好:(女子)容貌美B.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脯:做成肉干
C.主人必将倍殡柩   倍:背向放置  D.不敢复言帝秦          帝:称帝
 
10、下列各项中,全都能表现鲁仲连品行的一组是(3分)                       (  )
①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 ②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③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 ④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⑤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安釐王派晋鄙领兵前往救赵,派客将军新垣衍秘密进入邯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帮助赵国。
B.邹国臣子使国君“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但在关键时刻不向齐国臣服,反衬出魏欲帝秦的软弱。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齐王不得入邹”等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步步地说服了新垣衍。
D.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鲁仲连是一个有正义感、有谋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不慕名利的辩士。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3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