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诗经» 正文

诗经

[10-16 16:44: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8818

概要: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的态度是急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7、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唾弃。 四、 教学《无衣》 1、 朗读课文,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岂 曰/无衣?”反问语气,升调。“与子/同袍”。肯定语气,降调。“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军情紧急,快连。感叹,降调。 2、 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提示

诗经,标签: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51jxk.com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的态度是急切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
    7、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唾弃。
    四、 教学《无衣》
    1、 朗读课文,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如:“岂
    曰/无衣?”反问语气,升调。“与子/同袍”。肯定语气,降调。“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军情紧急,快连。感叹,降调。
    2、 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提示:
    衣:上衣。    袍:长袍,相当现在的斗蓬或披风。   裳:下衣。
    3、 明确内容:《无衣》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一首爱国歌曲。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五、 教学《伐檀》
    1、 课文出处:《伐檀》出自“魏风”。“魏风”即魏国的诗。春秋时期的魏国,其地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当时的魏国是一个小国,土地贫瘠,加之君王昏庸,劳役很重,征税又多,奴隶们负担过重,难以为生。《淮南子?人间训》能上能下魏文侯语:“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又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
    2、 范读全诗,请学生注意字音及通假字。
    3、 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4、 齐读,读出节奏。
    5、 提问:本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句式长短不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多种句式。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
    句式丰富
    6、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解,两人一组将诗的意思译为现代汉语,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河边给奴隶主砍伐檀树造车,他们一边费力地砍啊砍,一边联想到奴隶主既不种地也不打猎,却占有大量的财富,过首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不由得非常气愤,于是唱出这支歌,对剥削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发泄了强烈的不满。
    请一学生起来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7、 讲解本诗的艺术特点。
    提问:全诗三章,各节之间句数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绝大多数的词语也相同,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伐檀”“伐辐”“伐轮”
    “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
    “县貆”“县特”“县鹑”
    提问:这样更换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明确:“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假如只有第一章,没有三、三章,只有“伐檀”,没有“伐辐”“伐轮”,则不能更好地突出这种繁重与艰辛。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伐完檀还要伐辐,伐完辐还要伐轮;他们干完了这个干那个,干完了那个干这个;干啊,干啊,他们总有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就这样含辛茹苦,日夜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头来还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怎能不叫人度日如年?)

www.51jxk.com    “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他们占有了三百廛,还不满足,又占有了三百亿;占有了三百亿,仍不满足,又占有了三百囷。什么叫贪得无厌?这就是。这样,诗歌就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的本性。
    “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成果的品种之多。他们拼命攫取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简直无所不包。
    这种各节之间在句数上、句式上、字数上以及大部分词语的运用上都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几个关键词的手法,就叫作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这种手法是《诗经》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手法通过在反复中更换关键词语,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从而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板书: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此外,本诗还用了反问与反语来质问嘲讽剥削者。例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请一学生来翻译这个句子。体会一下,如果换作陈述句会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效果。
    板书:
    反问与反语的运用
    8、 小结。
    《伐檀》是一首十分杰出的现实主义诗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成为《诗
    经》的代表之作。《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当的一篇。尽管他们还意识不到造成这种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的社会根源何在,但他们凭对现实的直接感观,已经清楚地看到: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阶级,一个是生产者,一是是所有者,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这就是《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之所在。
    9、 布置思考题。
    背诵这首诗,并思考课后第五题。
    六、 教学《鹿鸣》
    1、 导入
    《诗经》中除了“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
    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周代去看一看吧。
    2、 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关于礼乐文化的资料。
    (1) 礼乐文化的根源。
    周代礼乐文化源于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图腾歌舞。(见李泽厚《美的历程》)
    (2) 礼乐文化的发展阶段。
    (3) 礼乐文化的精神实质。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的影响。
    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围。
    3、 朗读《鹿鸣》。
    (1)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
    (2)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3) 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
    4、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上一篇:灵魂的浪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