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项脊轩志》备课学案(学生用)(语文版高一必修)» 正文

《项脊轩志》备课学案(学生用)(语文版高一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485

概要: 一、课文鉴赏说明(1)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2)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开头至“殆有神护者”是前一个时期,作于十八岁;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就全篇结构看,前一部分是主体,后面的补记充实了前面的内容……二、归有光对后代的影响归有光对后代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清代的桐城派。桐城派之所以宗主归有光,原因大概有二:(一)清代文网严密,许多学者、文学家都因文章之中有批评朝廷的嫌疑,遭受文字狱的迫害;而归有光的文章,取材于琐事,甚少涉及军政,因此没有触犯忌讳,忤逆权贵的顾虑。(二)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的文学主张,都有偏执;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结果流于模拟剽窃;公

《项脊轩志》备课学案(学生用)(语文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课文鉴赏说明
(1)题解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2)文章结构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开头至“殆有神护者”是前一个时期,作于十八岁;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就全篇结构看,前一部分是主体,后面的补记充实了前面的内容……
二、归有光对后代的影响
归有光对后代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清代的桐城派。桐城派之所以宗主归有光,原因大概有二:
(一)清代文网严密,许多学者、文学家都因文章之中有批评朝廷的嫌疑,遭受文字狱的迫害;而归有光的文章,取材于琐事,甚少涉及军政,因此没有触犯忌讳,忤逆权贵的顾虑。
(二)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的文学主张,都有偏执;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结果流于模拟剽窃;公安、竟陵主张「独抒性灵」,结果流于漫无持择;而归有光为文以六经为根源,取法史记、唐宋八大家,既适于古,又适于今,有承袭,又有创新,兼容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诸家之长,因此格外受到桐城派人士的激赏。
桐城派主张“义法”,也就是“言有物”、“言有序”,方苞〈古文约选序例〉云:“盖古文所从来远矣,六经、《语》、《孟》其根源也。得其支流而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其实,如此见解即源自归有光:归有光用五色笔读〈史记〉,方苞也有〈史记〉评点;这些都可看出其一脉相承的精神。
三、 集评:
归有光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感情真挚。黄宗羲谓其所写妇女志传“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读之)使人欲涕”。王锡爵称其作品“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归熙甫如秋潦在地,有时汪洋,不则一泻而已。”〈书归熙甫文集后〉:“所不足者,起伏与结构也。”〈书洹集后〉:“每读归熙甫时义,厌其不可了,若千尺线!”
◎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先生于书无所不通,然其大旨,必取衷六经,而好太史公书,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yin佚之,自不能已已。”
◎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如熙甫之李罗村行状、赵汝渊墓志,虽韩、欧复生,何以过此。以熙甫追配唐宋八大家,其于介甫、子由,殆有过之,无不及也。”〈列朝诗集小传〉:“熙甫为文,原本六经,而好太史公书,能得其风神脉理。” 
◎黄宗羲〈明文案序〉:“议者以震川为明文第一,似矣;试除去其叙事之合作,时文境界,间或阑入,较之宋景濂尚不能及。此无他,三百年人士之精神,专注于场屋之业,割其余以为古文,其不能尽如前代之盛者,无足怪也。”〈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余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二三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四、练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雨泽下注(流入)        迨(等到)诸文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妪(婢女)每谓余曰    以乎阖(关闭)门
            C.墙往往(到处)而是          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大类(很像)女郎地    余既为此志(志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要死之年所手植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            B.久不见若影
            C.汝姊在吾怀            D.先妪抚之甚厚

4.第三段重点写 ,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继写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深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6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8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思考:
(1)文中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记事、抒情的关键句的意义在这一节中是如何体现的?
  (2)本文将强烈的情感在写景和叙事中抒发得委婉动人,在这个部分是如何写出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的?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诗歌鉴赏之解句导学案(鲁人版高二)